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5页 |
·聚合物共混改性 | 第13-18页 |
·共混改性的途径、目的、效果的概述 | 第13-14页 |
·聚苯乙烯(PS)的改性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尼龙6(PA6)的改性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形态 | 第18-25页 |
·聚合物共混物相形态的分类 | 第18-21页 |
·聚合物相形态的表征方法 | 第21-22页 |
·影响聚合物共混物相形态的因素 | 第22-24页 |
·预测聚合物共混物相反转点的理论模型 | 第24-25页 |
·聚合物共混物的动态流变性能 | 第25-29页 |
·聚合物材料的粘弹性质 | 第25-28页 |
·聚合物共混物体系长时松弛和相形态的关系 | 第28-29页 |
·聚合物非等温结晶行为 | 第29-31页 |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 第29-31页 |
·晶形结构 | 第31页 |
·聚合物增韧途径及机理 | 第31-33页 |
·银纹机理 | 第31-32页 |
·银纹-剪切带机理 | 第32页 |
·三轴应力空化机理 | 第32页 |
·刚性粒子增韧 | 第32-33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33-35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5-39页 |
·仪器设备及原材料 | 第35-36页 |
·仪器设备 | 第35-36页 |
·原材料 | 第36页 |
·共混物的制备 | 第36页 |
·溶解实验和Molau实验 | 第36-37页 |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37页 |
·动态流变测试 | 第37页 |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37-38页 |
·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 | 第38页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9-81页 |
·微观相形态 | 第39-51页 |
·PS/PA6及其SEBS-g-MA增容共混物(η_(PA6)>η_(PS)) | 第39-46页 |
·PS/PA6及其SEBS-g-MA增容共混物(η_(PA6)<η_(PS)) | 第46-51页 |
·动态流变行为 | 第51-60页 |
·PS/PA6及其SEBS-g-MA增容共混物(η_(PA6)>η_(PS)) | 第51-55页 |
·PS/PA6及其SEBS-g-MA增容共混物(η_(PA6)<η_(PS)) | 第55-60页 |
·非等温结晶行为 | 第60-78页 |
·PS/PA6及其SEBS-g-MA增容共混物(η_(PA6)>η_(PS))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 第60-70页 |
·PS/PA6及其SEBS-g-MA增容共混物(η_(PA6)>η_(PS))的非等温结晶晶型 | 第70-78页 |
·力学性能 | 第78-81页 |
·PS/PA6及其SEBS-g-MA增容共混物(η_(PA6)>η_(PS)) | 第78-79页 |
·PS/PA6及其SEBS-g-MA增容共混物(η_(PA6)<η_(PS)) | 第79-8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94页 |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