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论预期违约制度

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预期违约制度的历史考察第9-14页
 第一节 预期违约制度起源于英国的判例法第9-10页
  一、预期违约制度的起源:霍克斯特诉德.拉.图尔案(Hochster V.De La Tour)第9-10页
  二、对预期违约制度规定进一步完善:辛格夫人诉辛格案(Synge V.Synge)第10页
 第二节 美国《统一商法典》和《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对预期违约制度的继承和发展第10-12页
  一、美国《统一商法典》第10-12页
  二、《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第12页
 第三节 关于预期违约制度历史考察的启示第12-14页
第二章 预期违约制度的法理基础第14-25页
 第一节 预期违约的界定第14-16页
  一、预期违约的定义第14页
  二、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的比较第14-16页
 第二节 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第16-19页
  一、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基础理论第16-18页
  二、不安抗辩权与默示预期违约的相同点第18页
  三、不安抗辩权与默示预期违的不同点第18-19页
 第三节 预期违约制度的本质及价值取向第19-25页
  一、预期违约制度本质相关学说的评析第19-22页
  二、预期违约制度的价值取向第22-25页
第三章 预期违约的形态划分第25-37页
 第一节 将预期违约分为预期履行拒绝和预期履行不能第25-30页
  一、预期履行拒绝第25-29页
  二、预期履行不能第29-30页
 第二节 将预期违约分为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第30-35页
  一、明示预期违约第31-33页
  二、默示预期违约第33-35页
 第三节 对两种划分观点的分析第35-37页
  一、将预期违约分为预期履行拒绝和预期履行不能第35页
  二、将预期违约分为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第35-37页
第四章 我国《合同法》关于预期违约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第37-46页
 第一节 我国《合同法》关于预期违约制度的缺陷第37-41页
  一、缺乏法律条文的系统性及法律术语的规范性第38-39页
  二、预期违约制度适用上存在缺陷第39-40页
  三、预期违约救济方式上的规定不合理第40-41页
 第二节 关于《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的完善第41-46页
  一、对预期违约制度的法律条文体系进行系统性规范第42页
  二、进一步规范法律术语第42-43页
  三、在立法上将不安抗辩权纳入预期违约制度中第43页
  四、明确预期违约制度的构成要件第43-44页
  五、完善预期违约制度的救济方式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糖基化对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功能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