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像表意及其接受与情绪的关系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24页 |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缘由 | 第9-15页 |
一,美国影视产业发展的启示 | 第9-11页 |
二,娱乐多元化与影视产业发展的资源融合 | 第11-12页 |
三,类型化与欣赏情绪的诉求 | 第12-15页 |
第二节: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 | 第15-20页 |
第三节:章节的划分逻辑及其主要内容概述 | 第20-24页 |
第一章:文本内外情绪的互为作用性 | 第24-40页 |
第一节:以"图"表意,人类感情性活动的自觉注入 | 第24-30页 |
第二节:情节逻辑与情绪线索 | 第30-33页 |
第三节:情绪社会化与影像表意 | 第33-40页 |
第二章:创作主体主观情绪的介入与影像表意 | 第40-61页 |
第一节:情绪,影像表意的内在驱动力 | 第40-46页 |
一,灵感的情绪体验及其创造力 | 第40-43页 |
二,内在体验的表达驱动力量 | 第43-46页 |
第二节:类型模式的情绪唤起与表达 | 第46-52页 |
第三节:视觉元素对人物情绪功能模式的可视化塑造 | 第52-61页 |
一,空间对情绪的隐喻性表达 | 第52-55页 |
二,色彩、光影,写意化的情绪表达形式 | 第55-57页 |
三,镜头方式、视觉节奏等对于人物情绪的可视化呈现 | 第57-61页 |
第三章:影像表意与观众欣赏情绪的互动 | 第61-70页 |
第一节:审美接受与需要 | 第61-65页 |
第二节:情绪的延伸 意蕴的回味 | 第65-70页 |
一,接受活动中观众的角色定位 | 第65-66页 |
二,影像表意与情节叙事 | 第66-70页 |
第四章:表情,内在体验的外显形式 | 第70-84页 |
第一节:表情,跨文化的"共通性"与"差异性" | 第70-75页 |
第二节:"场面调度"出的人物情绪变化 | 第75-78页 |
第三节:细节,放大的情绪真实 | 第78-84页 |
第五章:数字技术:崭新视觉经验与全新的体验感受 | 第84-97页 |
第一节:数字技术对已有视觉认知经验的挑战 | 第84-90页 |
第二节:赋予数字化角色以灵魂 | 第90-97页 |
结语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专著类: | 第99-102页 |
电子文献类: | 第102-10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