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Summary | 第4-10页 |
| 第一章 铅中毒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 1 铅的来源 | 第11页 |
| 2 铅中毒的危害 | 第11-13页 |
| 3 铅中毒的症状 | 第13-14页 |
| 4 铅中毒的机制 | 第14页 |
| 5 铅中毒的衡量标准 | 第14-15页 |
| 6 铅对海马组织的危害 | 第15-17页 |
| 7 铅中毒的防治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醋酸铅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毒性研究 | 第19-36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6页 |
| ·原代海马细胞的培养 | 第19-20页 |
| ·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鉴定 | 第20-21页 |
| ·海马细胞神经元活性的测定(MTT 法) | 第21页 |
| ·铅对海马神经元酶活力改变 | 第21-22页 |
| ·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 | 第21-22页 |
| ·胆碱酯酶(CHE)的测定 | 第22页 |
| ·细胞凋亡的测定 | 第22-25页 |
| ·SP 免疫组化染色 | 第22-23页 |
| ·神经元尼氏体染色 | 第23页 |
| ·常规HE 染色 | 第23-24页 |
| ·Giemsa 染色 | 第24页 |
| ·流式细胞仪检测3 种铅浓度对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海马细胞外液Ca~(2+)浓度 | 第25-26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 ·培养海马细胞 | 第26-27页 |
| ·神经元的分散 | 第26-27页 |
| ·培养细胞的数量要适宜 | 第27页 |
| ·抑制胶质细胞的过度增生 | 第27页 |
| ·海马细胞模型建立 | 第27页 |
| ·染毒细胞 | 第27-30页 |
| ·MTT 法测定神经细胞活力 | 第28-29页 |
| ·细胞尼氏体染色 | 第29页 |
| ·HE 染色 | 第29页 |
| ·Giemsa 染色 | 第29-30页 |
| ·神经细胞活性 | 第30页 |
| ·铅致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和胆碱酯酶活力改变 | 第30-31页 |
| ·细胞凋亡的测定 | 第31-35页 |
| ·细胞免疫组化 | 第31-32页 |
| ·海马细胞Bcl-2 蛋白表达 | 第31页 |
| ·海马细胞Bax 蛋白表达 | 第31页 |
| ·海马细胞NOS1 蛋白表达 | 第31-32页 |
| ·海马细胞P53 的表达 | 第32页 |
|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 第32-33页 |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细胞外液Ca~(2+)浓度 | 第33-35页 |
| 3. 结论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慢性铅中毒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及毒性观察 | 第36-4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 ·材料 | 第36页 |
| ·实验动物 | 第36页 |
| ·实验试剂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 ·染铅方法 | 第37页 |
| ·标本的采集 | 第37页 |
| ·SP 免疫组化染色:蛋白的测定 | 第37-38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38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1页 |
| ·铅对大鼠的一般毒性 | 第38页 |
| ·实验大鼠饮水、摄食行为改变及体重增长情况 | 第38页 |
| ·血铅水平的测定各组血铅水平的变化如表1 所示 | 第38-39页 |
| ·脑匀浆铅水平的测定各组血铅水平的变化如表2 所示 | 第39页 |
| ·海马不同亚区Bcl-2 蛋白表达 | 第39页 |
| ·海马不同亚区Bax 蛋白表达 | 第39-40页 |
| ·醋酸铅对大鼠脑组织中iNOS 表达的影响 | 第40-41页 |
| ·醋酸铅对大鼠脑组织中P53 表达的影响 | 第41页 |
| 3. 结论 | 第41-43页 |
| 全文结论 | 第43页 |
| 本研究创新点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 附图 | 第49-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导师简介 | 第66-67页 |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