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工程材料一般性问题论文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疏水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42页
   ·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作用第12-13页
     ·沾湿第12页
     ·浸湿第12页
     ·铺展第12-13页
   ·接触角理论第13-17页
     ·接触角的定义第13-17页
       ·Young’s方程第13-14页
       ·Wenzel模型第14-15页
       ·Cassie 模型第15-16页
       ·Cassie-Wenzel 间的过渡模型第16-17页
   ·润湿性的动力学分析第17-19页
     ·滚动角第17页
     ·滚动角的计算第17页
     ·滚动角和接触角之间的关系第17-18页
     ·接触角滞后第18-19页
     ·滞后作用与滚动角之间的关系第19页
   ·自然界中有趣的超疏水现象第19-24页
     ·水黾腿部的超疏水性第19-20页
     ·蝉翼表面的超疏水性第20-21页
     ·蝴蝶翅膀、水鸟羽毛的超疏水性第21页
     ·荷叶表面的超疏水性第21-22页
     ·鸢尾叶面的超疏水性第22-23页
     ·超疏水各向异性的水稻叶子第23-24页
   ·超疏水界面的制备第24-32页
     ·溶胶-凝胶法第24-25页
     ·刻蚀法第25-26页
     ·电化学法(电沉积)第26-27页
     ·气相沉积法第27页
     ·聚合物溶液浇注法第27-28页
     ·聚电解质交替沉积法第28-29页
     ·纳米阵列法第29-30页
     ·静电纺纱法第30页
     ·粒子填充法第30页
     ·采用多孔材料作基体的方法第30-31页
     ·腐蚀金属第31页
     ·自组装技术第31页
     ·阳极氧化法第31-32页
     ·其他方法第32页
   ·超疏水界面的应用第32页
   ·结论与展望第32-34页
 参考文献第34-42页
第二章 表面修饰引发的超疏水性 ZnO 亚微米棒薄膜表面第42-53页
   ·引言第42-43页
   ·实验部分第43-44页
     ·试剂与仪器第43页
     ·玻璃片的预处理第43页
     ·ZnO薄膜的制备第43页
     ·膜的表面修饰第43-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51页
     ·微米棒的形成机理第44页
     ·薄膜表面微观形貌分析第44-51页
       ·表面形貌分析第44-46页
       ·微米棒的XRD分析第46-47页
       ·薄膜表面特征元素的 XPS 分析第47-48页
       ·薄膜表面反红外分析第48-49页
       ·超疏水性薄膜的接触角测量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3页
第三章、水热法制备超疏水 ZnO 纳米棒阵列薄膜、ZnO 微米花瓣第53-61页
   ·引言第53页
   ·实验部分第53-54页
     ·试剂第53页
     ·玻璃片的预处理第53页
     ·ZnO纳米晶粒子和纳米粒子薄膜的制备第53-54页
     ·ZnO纳米棒阵列薄膜的制备第54页
     ·ZnO微米花瓣薄膜的制备第54页
     ·膜的表面修饰第54页
     ·试样的表征方法第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59页
     ·ZnO纳米棒、ZnO微米花瓣的形成机理第54-55页
     ·ZnO纳米棒阵列薄膜、ZnO微米花瓣薄膜表面微观形貌分析第55-56页
     ·ZnO纳米棒阵列薄膜的XRD图谱第56页
     ·ZnO 纳米棒阵列薄膜、ZnO 微米花瓣薄膜的超疏水性第56-58页
     ·薄膜表面特征元素的 XPS 分析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1页
第四章 硬脂酸乙醇溶液浸泡锌片、铜片引发的超疏水性第61-70页
   ·引言第61-62页
     ·实验部分第62页
     ·基片处理第62页
     ·试样的表征方法第62页
   ·结果与讨论第62-66页
     ·纳米花瓣的形成机理如下第62页
     ·薄膜表面微观分析第62-64页
     ·薄膜表面红外分析第64-65页
     ·超疏水性薄膜的接触角测量第65-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硕士期间已拟发表论文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维银纳米材料的模板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下一篇:广东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