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奥林匹克与中学数学课程改革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Contents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理论价值 | 第13页 |
·研究的实践价值 | 第13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 第15-23页 |
·国外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 第15-17页 |
·“培利—克莱因”运动 | 第15-16页 |
·“新数”运动 | 第16-17页 |
·“回到基础” | 第17页 |
·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 第17-19页 |
·学习外国 | 第17-18页 |
·自主探索 | 第18-19页 |
·面向新世纪的中学数学课程改革 | 第19-21页 |
·国外面向新世纪的中学数学课程改革 | 第19-20页 |
·我国面向新世纪的中学数学课程改革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数学奥林匹克的起源与发展 | 第23-32页 |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起源与发展 | 第23-24页 |
·我国数学奥林匹克的起源与发展 | 第24-25页 |
·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的演变 | 第25-31页 |
·数学奥林匹中的染色问题 | 第25-27页 |
·案例:三届国际数学奥林匹试题的比较分析 | 第27-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数学奥林匹克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32-41页 |
·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 | 第32-34页 |
·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 第34-36页 |
·有利于数学教师素质的提高 | 第36-39页 |
·有利于现代数学内容与思想方法的普及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数学奥林匹克促进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 | 第41-79页 |
·数学奥林匹克与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 | 第41-46页 |
·“大众数学”基本理念 | 第41-42页 |
·“数学应用能力”理念 | 第42-43页 |
·“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理念 | 第43-44页 |
·“教师角色转换”理念 | 第44-45页 |
·“学习方式”理念 | 第45-46页 |
·数学奥林匹克与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 | 第46-57页 |
·数学奥林匹克促使中学数学课程不断更新内容 | 第46-53页 |
·数学奥林匹克是中学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试验田 | 第53-54页 |
·案例:数学奥林匹克试题成了中学数学教材课后习题 | 第54-57页 |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奥林匹克背景 | 第57-68页 |
·从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到高考试题 | 第57-64页 |
·数学奥林匹克方法在高考题中的应用 | 第64-68页 |
·中考数学中的数学奥林匹克背景 | 第68-75页 |
·中考数学中的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 第69-71页 |
·中考数学中的数学奥林匹克思想与方法 | 第71-75页 |
·案例: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分析 | 第75-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中学数学课程改革影响着数学奥林匹克的发展 | 第79-84页 |
·中学数学课程改革为数学奥林匹克提供了新的机遇 | 第79-80页 |
·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数学奥林匹克更新内容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束语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91页 |
附录1 | 第91-93页 |
附录2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