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树种子油转化生物柴油工艺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0页 |
| ·引言 | 第9页 |
| ·喜树生物柴油开发利用的意义 | 第9-12页 |
| ·生物柴油的性质 | 第9-10页 |
| ·发展生物柴油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喜树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 第11页 |
| ·开发利用喜树种子油转化生物柴油的意义 | 第11-12页 |
| ·各国生物柴油的发展情况 | 第12-16页 |
| ·欧盟 | 第12-13页 |
| ·北美 | 第13页 |
| ·南美 | 第13-14页 |
| ·亚洲 | 第14页 |
| ·非洲 | 第14-15页 |
| ·我国生物柴油研究与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 第16-19页 |
| ·直接混合法 | 第16页 |
| ·微乳化法 | 第16页 |
| ·高温热裂解法 | 第16-17页 |
| ·酯交换法 | 第17-18页 |
| ·超临界醇法 | 第18-19页 |
| ·生物柴油开发的可行性及前景 | 第19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2 喜树种子油制备生物柴油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0-2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0-21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0-21页 |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1页 |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2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5页 |
|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21-22页 |
| ·方法学的确认 | 第22-24页 |
| ·喜树种子油制备生物柴油样品的测定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超临界 CO_2提取喜树种子油及其精制 | 第26-32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 ·超临界 CO_2提取喜树种子油 | 第26-27页 |
| ·喜树种子油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7-28页 |
| ·喜树种子油的精制 | 第28-29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 ·超临界 CO_2萃取喜树种子油的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 ·喜树种子油的理化性质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4 喜树种子油酯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 | 第32-45页 |
|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4页 |
| ·机械搅拌碱催化醋交换法 | 第34-35页 |
| ·微波辐射下浓硫酸催化酯交换法 | 第35-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 ·碱催化喜树种子油酯交换反应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38页 |
| ·微波辐射下浓硫酸催化酯交换反应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 ·喜树种子油酯交换反应方法的比较 | 第42页 |
| ·喜树生物柴油的主要质量指标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附录 | 第51-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