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0页 |
第一章 企业登记概述 | 第10-17页 |
第一节 企业登记概念及种类 | 第10-11页 |
一、企业登记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 第10页 |
二、企业登记的种类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企业登记的历史沿革 | 第11-14页 |
一、西方国家企业登记历史沿革 | 第11-12页 |
二、我国企业登记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12-14页 |
第三节 企业登记的作用及社会价值 | 第14-16页 |
一、企业登记的作用 | 第14-15页 |
二、企业登记的社会作用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企业登记与社会信用的关系 | 第17-26页 |
第一节 企业登记效力概述 | 第17-18页 |
一、企业登记效力的基本概念 | 第17页 |
二、企业登记效力的分类解析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企业登记证据效力基础理论 | 第18-22页 |
一、企业登记簿及其证明力的原初形态 | 第18-19页 |
二、企业登记证据效力的实践发展轨迹 | 第19-21页 |
三、企业登记的公示主义及程序设计对企业登记证据理论的影响 | 第21-22页 |
第三节 企业登记证据效力理论难题的探究 | 第22-25页 |
一、企业登记的性质是证据还是证据材料 | 第22-23页 |
二、企业登记公示效力与司法证据效力的矛盾解决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企业登记与社会信用基础——公权力信用 | 第26-33页 |
第一节 公权力信用的内涵 | 第26-27页 |
一、公权力信用的基本内涵 | 第26页 |
二、公权力信用的特征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企业登记制度中公权力信用的缺失 | 第27-30页 |
一、企业登记形式审查制度引发的公权力信用体系的内耗 | 第27-28页 |
二、行政权力在企业登记制度中的自利性趋向 | 第28-29页 |
三、企业登记制度中公权力信用责任与信用能力的不对称 | 第29-30页 |
第三节 企业登记公信力缺失对社会信用体制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一、企业登记公信力缺失对社会信用体制影响之概述——公权力信用短缺与社会低信用的均衡 | 第30页 |
二、企业登记公信力缺失对社会信用体制的影响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信用的涵义及社会信用体制建立的根基 | 第33-40页 |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及特征 | 第33-35页 |
一、信用的内涵 | 第33页 |
二、信用的特征 | 第33-35页 |
第二节 信用内生动因的二元性理论——伦理性与经济性 | 第35-36页 |
一、信用的伦理性 | 第35页 |
二、信用的经济性 | 第35-36页 |
三、信用经济性动因对伦理性动因的扶持 | 第36页 |
第三节 社会信用体制建立的根基 | 第36-39页 |
一、社会信用体制建立的伦理根基——“信用集体无意识”的初探 | 第36-38页 |
二、社会信用体制建立的经济根基——信用经济性的再挖掘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社会信用的理论重构 | 第40-60页 |
第一节 我国社会信用体制原初根基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一、中国传统社会信用结构的固有缺陷 | 第40页 |
二、公权力的干预对信用体制建立的不当影响 | 第40-41页 |
三、我国企业登记制度设计对社会信用体制的不良影响 | 第41-43页 |
第二节 企业登记制度与社会信用制度的关联与冲突 | 第43-45页 |
一、企业登记制度与信用制度在起源上的关联 | 第43-44页 |
二、企业登记形式审查制度与信用体制的冲突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审视经济人理性缺失与社会信用体制的关联性 | 第45-48页 |
一、对经济学“理性”基本内涵的再认识 | 第45-46页 |
二、我国以“群体理性”替代“个体理性”的伦理传统及其对信用体制的影响 | 第46页 |
三、完全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体意识的泛滥与信用体制的危机 | 第46-48页 |
第四节 企业登记制度之信用构建——公权力信用的复兴 | 第48-54页 |
一、在平等的公权力之间确定企业登记效力的主导权 | 第48-49页 |
二、企业登记的管辖权与效力的司法审查权之归并 | 第49-50页 |
三、启用新的企业登记主体——社会中间层组织 | 第50-52页 |
四、将与登记事项有涉的司法审查结论归附于登记簿册备查 | 第52-54页 |
第五节 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法律分析 | 第54-58页 |
一、建立社会信用法律分析的前提:转变企业登记审查制度的功能应当以市场主体的接受能力为限 | 第54-55页 |
二、社会信用生成机制的法律修复 | 第55-57页 |
三、社会信用维护机制的法律健全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