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B1金标免疫斑点检测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英文缩写表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 1 真菌毒素与食品安全 | 第11-12页 |
| 2 黄曲霉毒素 | 第12-19页 |
| ·黄曲霉毒素的种类、结构及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 ·AFB_1的危害及毒性机理 | 第13-14页 |
| ·食品中AFT的限量标准 | 第14-15页 |
| ·食品中AFT的检测方法 | 第15-19页 |
| 3 免疫胶体金技术 | 第19-25页 |
|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发展简史 | 第19-20页 |
|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 ·以膜为固相载体的免疫金检测技术 | 第21-25页 |
| 4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 第26-36页 |
| 1 材料 | 第26-29页 |
|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 ·主要材料 | 第26页 |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6-29页 |
| 2 方法 | 第29-31页 |
| ·动物饲养及处理 | 第29页 |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 | 第29-31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 ·抗AFB_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分析 | 第31-32页 |
| ·抗AFB_1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32-34页 |
| ·抗体纯度鉴定 | 第34-35页 |
| 4 讨论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胶体金和免疫金探针的制备 | 第36-46页 |
| 1 材料 | 第36-37页 |
|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36页 |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6-37页 |
| 2 方法 | 第37-39页 |
| ·胶体金的制备 | 第37-38页 |
| ·抗AFB_1单克隆抗体的胶体金标记条件 | 第38页 |
| ·金标抗AFB_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8-39页 |
| ·免疫金探针的质量鉴定 | 第3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 ·胶体金的制备 | 第39-40页 |
| ·抗AFB_1单克隆抗体的胶体金标记条件 | 第40-42页 |
| ·免疫金探针的质量鉴定 | 第42-43页 |
| 4 讨论 | 第43-46页 |
| ·胶体金的制备 | 第43-44页 |
| ·胶体金的质量鉴定 | 第44页 |
| ·蛋白质最佳标记量的选择 | 第44-45页 |
| ·胶体金与标记抗体的作用机制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AFB_1金标免疫斑点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6-57页 |
| 1 材料 | 第46-47页 |
|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46页 |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46-47页 |
| 2 方法 | 第47-50页 |
| ·检测盒的组装 | 第47-48页 |
| ·AFB_1金标免疫斑点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8-49页 |
| ·AFB_1的加标回收实验 | 第49-5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 ·DIGA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0-53页 |
| ·AFB_1金标免疫斑点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3-54页 |
| ·灵敏度实验 | 第54-55页 |
| ·特异性实验 | 第55页 |
| ·AFB_1的加标回收实验 | 第55-56页 |
| 4 讨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