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微生物多糖威兰胶的发酵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一、微生物多糖概述 | 第12-17页 |
1. 微生物多糖 | 第12-13页 |
2. 商业生产的重要微生物多糖 | 第13-17页 |
·黄原胶概述 | 第14-15页 |
·结冷胶类概述 | 第15-16页 |
·威兰胶多糖 | 第16-17页 |
二、威兰胶的生物来源 | 第17-18页 |
1. 菌落形态描述 | 第17页 |
2. 细胞形态描述 | 第17页 |
3. 生理和生化特征 | 第17-18页 |
三、威兰胶的分子形态 | 第18-19页 |
1. 威兰胶的初级分子结构 | 第18页 |
2. 威兰胶的生物合成 | 第18-19页 |
四、威兰胶的物理性质 | 第19-20页 |
1. 良好的稳定性 | 第19-20页 |
2. 良好的悬浮性和乳化性 | 第20页 |
3. 独特的剪切稀释性能 | 第20页 |
4. 理想的增稠性 | 第20页 |
五、威兰胶的发酵 | 第20-22页 |
1. 营养因子对发酵的影响 | 第20-21页 |
·碳源的影响 | 第20-21页 |
·氮源的影响 | 第21页 |
·磷酸盐的影响 | 第21页 |
·微量元素的影响 | 第21页 |
2. 非营养因子对发酵的影响 | 第21-22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供氧的影响 | 第22页 |
·pH的影响 | 第22页 |
六、威兰胶的应用 | 第22-26页 |
1. 在石油工业方面的应用 | 第22-24页 |
2. 在建筑工业方面的应用 | 第24-25页 |
3. 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 第25页 |
4. 威兰胶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25-26页 |
5. 威兰胶的社会、生态效益 | 第26页 |
七、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威兰胶产生菌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分优化 | 第28-44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菌种 | 第28页 |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2 培养基 | 第30页 |
·斜面培养基 | 第30页 |
·种子培养基 | 第30页 |
·发酵基础培养基 | 第30页 |
·碳源筛选培养基 | 第30页 |
·氮源筛选培养基 | 第30页 |
·磷酸盐筛选培养基 | 第30页 |
3 方法 | 第30-31页 |
·培养方法 | 第30-31页 |
·分析方法 | 第31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31-42页 |
1 营养条件对发酵的影响 | 第31-38页 |
·碳源对威兰胶合成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蔗糖初始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 第32页 |
·氮源对威兰胶合成的影响 | 第32-33页 |
·牛肉膏和硝酸钠浓度和配比对威兰胶合成的影响 | 第33-34页 |
·磷酸盐对威兰胶合成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磷酸二氢钾初始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 第34-35页 |
·MgSO_4浓度对威兰胶合成的影响 | 第35页 |
·培养基的正交优化实验 | 第35-37页 |
·其它辅助组分对威兰胶发酵的影响 | 第37-38页 |
·FeSO_4对威兰胶发酵的影响 | 第37页 |
·尿嘧啶对威兰胶发酵的影响 | 第37-38页 |
2 非营养条件对发酵的影响 | 第38-42页 |
·装液量对威兰胶发酵的影响 | 第38-39页 |
·接种量对威兰胶发酵的影响 | 第39页 |
·摇床转速对威兰胶发酵的影响 | 第39-40页 |
·温度对威兰胶发酵的影响 | 第40-41页 |
·初始pH对威兰胶发酵的影响 | 第41页 |
·代谢产物的代谢规律 | 第41-42页 |
三、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威兰胶的分离纯化和结构解析 | 第44-54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44-49页 |
1. 材料 | 第44-45页 |
·实验试剂 | 第44-4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5页 |
2 方法 | 第45-49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5-46页 |
·总糖的测定 | 第46页 |
·乙酰基含量测定 | 第46-47页 |
·薄层色谱分析 | 第47页 |
·离子色谱分析 | 第47-48页 |
·淋洗液的配制 | 第47页 |
·混合单糖标准品液和单糖标准品液的制备 | 第47页 |
·样品前处理和离子色谱条件 | 第47-48页 |
·多糖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48页 |
·甲基化分析 | 第48-49页 |
·NaOH-DMSO试剂的制备 | 第48页 |
·甲基化反应 | 第48-49页 |
·GC-MS色谱条件 | 第49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1. 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 | 第49-50页 |
2. 乙酰基含量测定 | 第50页 |
3. 薄层色谱分析 | 第50-51页 |
4. 离子色谱分析 | 第51页 |
5. 多糖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51-52页 |
6. 甲基化分析 | 第52-53页 |
三、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威兰胶的流变学性质研究 | 第54-62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1. 材料 | 第54页 |
·实验试剂 | 第54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54页 |
2. 方法 | 第54-56页 |
·转速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浓度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55页 |
·温度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55页 |
·不同温度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55页 |
·100℃保存不同的时间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55页 |
·冷藏温度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55页 |
·pH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55页 |
·盐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盐离子种类和浓度对威兰胶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 | 第55页 |
·不同盐浓度对溶液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1. 转速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56页 |
2. 浓度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3. 温度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57-59页 |
·不同温度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100℃保存不同的时间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58页 |
·冷藏温度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4. PH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59页 |
5. 盐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59-61页 |
·盐离子种类和浓度对威兰胶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不同盐浓度对溶液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三、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全文讨论与总结 | 第62-64页 |
一 全文讨论 | 第62-63页 |
二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1 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 第63页 |
2 结构解析 | 第63页 |
3 流变学性质考察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名词缩略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