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1章 几个基本概念 | 第9-13页 |
| ·损害 | 第9-10页 |
| ·精神损害与精神损害赔偿 | 第10-11页 |
| ·精神损害 | 第10-11页 |
| ·精神损害赔偿 | 第11页 |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 第11-13页 |
| 第2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比较研究 | 第13-23页 |
| ·大陆法系 | 第13-17页 |
| ·法国法 | 第13-14页 |
| ·德国法 | 第14-15页 |
| ·日本法 | 第15-16页 |
| ·我国台湾地区 | 第16-17页 |
| ·英美法系 | 第17-21页 |
| ·英国法 | 第17-20页 |
| ·美国法 | 第20-21页 |
| ·澳大利亚法 | 第21页 |
| ·跨国规范性文件分析 | 第21-23页 |
|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 第21-22页 |
| ·《欧洲合同法原则》 | 第22-23页 |
| 第3章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现状 | 第23-33页 |
| ·立法规定 | 第23-24页 |
| ·司法判例 | 第24-29页 |
| ·旅游合同 | 第24-25页 |
| ·婚庆、殡葬等服务合同 | 第25-26页 |
| ·培训合同 | 第26页 |
| ·特殊物品保管合同 | 第26-27页 |
| ·医疗服务合同 | 第27-29页 |
| ·理论观点 | 第29-33页 |
| ·违反可预见规则 | 第29-30页 |
| ·证据障碍 | 第30页 |
| ·计算困难 | 第30页 |
| ·违反合同责任的补偿性 | 第30页 |
| ·不利于交易活动 | 第30-31页 |
| ·责任竞合制度可以解决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 第31-33页 |
| 第4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 第33-41页 |
| ·对反对违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观点的反驳 | 第33-37页 |
| ·可预见的观点 | 第33-34页 |
| ·证据问题 | 第34-35页 |
| ·计算问题 | 第35页 |
| ·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性与违约责任的补偿性相矛盾 | 第35-36页 |
| ·不利于交易活动的进行 | 第36页 |
| ·责任竞合制度在解决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上的不足 | 第36-37页 |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7-41页 |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 第38-40页 |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 | 第40-41页 |
| 第5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构建 | 第41-50页 |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规则 | 第41-44页 |
| ·商业合同不赔原则 | 第41-42页 |
| ·精神损害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 第42-43页 |
| ·合同约定的限制 | 第43-44页 |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限制 | 第44-46页 |
| ·可预见规则的限制 | 第44-45页 |
| ·减轻损失规则的限制 | 第45页 |
| ·具体数额的限制 | 第45-46页 |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常见合同类型 | 第46-50页 |
| ·旅游合同 | 第46-47页 |
| ·婚庆、殡葬等服务合同 | 第47-48页 |
| ·培训合同 | 第48页 |
| ·特殊物品保管合同 | 第48-49页 |
| ·医疗服务合同 | 第49-50页 |
| 结语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