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段拼装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拟静力试验和分析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构造形式及抗震研究现状 | 第11-23页 |
·预应力混凝土桥墩分类及其力学特征 | 第11-13页 |
·整体现浇预应力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第13-15页 |
·节段拼装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第15-19页 |
·节段拼装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理论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3-24页 |
·本项目主要研究状况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第2章 节段拼装预应力桥墩试验模型设计 | 第27-48页 |
·试件设计 | 第27-29页 |
·试件制作 | 第29-42页 |
·承插式和节段式试件施工示意 | 第29-31页 |
·试件浇注 | 第31-32页 |
·试验材料特性 | 第32-37页 |
·预应力钢筋的制作 | 第37-42页 |
·试验装置及加载制度 | 第42-48页 |
·试验装置 | 第42-43页 |
·试验测量系统 | 第43-46页 |
·加载方案和加载制度的确定 | 第46-48页 |
第3章 试件的破坏形态及试验结果分析 | 第48-80页 |
·试件破坏形态 | 第48-60页 |
·S1试件破坏形态 | 第48-50页 |
·S2试件破坏形态 | 第50-52页 |
·S3试件破坏形态 | 第52-54页 |
·S4试件破坏形态 | 第54-55页 |
·S5试件破坏形态 | 第55-57页 |
·S1、S2、S3、S4、S5试件破坏形态的比较 | 第57页 |
·S6、S7和S8试件破坏形态及比较 | 第57-60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0-79页 |
·荷载一位移滞回特性 | 第60-62页 |
·骨架曲线 | 第62-64页 |
·延性性能 | 第64-66页 |
·初始刚度、等效刚度及卸载刚度 | 第66-71页 |
·耗能能力 | 第71-75页 |
·残余变形 | 第75-76页 |
·曲率分布曲线 | 第76-78页 |
·节段试件预应力钢筋应变变化规律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4章 非线性纤维单元模拟及参数分析 | 第80-104页 |
·前言 | 第80页 |
·纤维单元计算原理 | 第80-84页 |
·基本假定 | 第80-81页 |
·纤维单元原理 | 第81页 |
·单元节点力、位移以及积分截面的力和变形 | 第81-82页 |
·截面柔度矩阵计算 | 第82-83页 |
·基于柔度法的单元刚度矩阵 | 第83-84页 |
·材料模型 | 第84-88页 |
·钢筋应力-应变关系 | 第84-86页 |
·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 第86-88页 |
·纤维梁单元单元参数分析 | 第88-90页 |
·截面弯矩曲率计算结果比较 | 第88-89页 |
·截面上纤维划分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 第89-90页 |
·弹塑性梁单元划分数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 第90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90-91页 |
·试验结果和数值分析的比较 | 第91-94页 |
·参数分析 | 第94-103页 |
·轴压比 | 第94-95页 |
·纵筋配筋率 | 第95-96页 |
·预应力配筋率 | 第96-98页 |
·预应力筋位置 | 第98-101页 |
·预应力大小 | 第101-103页 |
·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04-107页 |
·总结 | 第104-105页 |
·展望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