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货车论文--平车论文

货车车轮辐板孔裂纹形成原因及疲劳扩展特性研究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3页
1 绪论第13-25页
   ·选题背景与工程意义第13-14页
   ·车轮损伤及破坏的主要形式第14-16页
   ·车轮强度与疲劳的研究现状第16-22页
     ·车轮应力分析技术的发展第16-18页
     ·车轮疲劳强度评定技术的发展第18-19页
     ·车轮疲劳的断裂力学研究现状第19-21页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发展第21-22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5页
2 840D车轮辐板孔裂纹的调查与统计分析第25-32页
   ·辐板孔裂纹调查数据的宏观分析第25-27页
   ·参数相关性分析第27-29页
     ·轮辋厚度与使用时间、裂纹率的关系第27-28页
     ·裂纹率与辐板孔位的关系第28-29页
     ·辐板孔裂纹前沿的形状变化规律第29页
   ·小结第29-32页
3 典型辐板孔裂纹车轮失效分析第32-40页
   ·车轮失效分析概况第32-33页
   ·检验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宏观断口分析第33-35页
     ·化学成分分析第35-36页
     ·力学性能试验第36-37页
     ·裂纹源区附近金相组织及夹杂物第37页
     ·断口裂纹源区扫描电镜检验及能谱分析第37-38页
   ·分析与讨论第38页
   ·小结第38-40页
4 辐板孔裂纹形成原因分析第40-70页
   ·机械载荷工况下辐板孔的疲劳强度分析第40-49页
     ·货车车轮的设计规范第40-42页
     ·车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2-43页
     ·计算载荷工况第43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43-46页
     ·机械载荷下的辐板孔疲劳强度评定第46-49页
   ·不同制动工况下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分析第49-62页
     ·理论分析及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9-51页
     ·材料的物理参数第51-52页
     ·边界条件的确定和施加第52-55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5-62页
   ·制动热负荷下辐板孔疲劳强度评价第62-66页
     ·辐板材料及辐板孔裂纹始裂部位的S—N曲线第62-65页
     ·制动热负荷下辐板孔疲劳强度评价第65-66页
   ·制动热负荷与机械载荷综合作用下辐板孔边裂纹形成条件分析第66-68页
     ·应力循环和应力叠加第66-67页
     ·辐板孔裂纹形成条件分析第67-68页
   ·小结第68-70页
5 辐板孔疲劳裂纹萌生寿命估算第70-86页
   ·疲劳分析方法概述第70-72页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72-73页
   ·车轮载荷谱的确定第73-76页
   ·辐板孔裂纹萌生寿命的估算第76-84页
     ·局部应力应变法估算寿命的基础曲线第76-78页
     ·局部应力和应变分析第78-79页
     ·累积损伤计算与疲劳寿命估算第79-84页
   ·小结第84-86页
6 典型工况下车轮辐板孔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研究第86-107页
   ·线弹性断裂力学与应力强度因子第86-89页
   ·有限元法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的原理第89-93页
     ·有限元位移法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第90-91页
     ·有限元应力法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第91页
     ·奇异单元法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第91-93页
   ·子模型技术第93-95页
   ·车轮辐板孔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研究第95-105页
     ·用子模型技术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第95-97页
     ·制动热负荷下辐板孔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第97-100页
     ·机械载荷下辐板孔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第100-101页
     ·机械载荷和制动热负荷综合作用下辐板孔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第101-102页
     ·应力强度因子的表达式第102-104页
     ·辐板孔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与公式计算结果的比较第104-105页
   ·小结第105-107页
7 辐板孔裂纹疲劳扩展规律与剩余寿命分析第107-126页
   ·辐板孔裂纹疲劳扩展规律研究第108-118页
     ·辐板孔裂纹疲劳扩展模型第108-109页
     ·车轮辐板断裂韧性的测试第109-112页
     ·辐板孔裂纹扩展速率和扩展条件的定性分析第112-118页
   ·辐板孔裂纹扩展寿命计算第118-125页
     ·初始裂纹尺寸和临界裂纹尺寸的假设第118-119页
     ·辐板孔裂纹扩展寿命计算方法第119-121页
     ·辐板孔裂纹扩展寿命计算结果第121-123页
     ·疲劳扩展寿命估算结果与跟踪观测试验的比较第123-125页
   ·小结第125-126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26-131页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26-129页
     ·辐板孔裂纹调查统计分析与典型裂纹车轮的失效分析第126页
     ·辐板孔裂纹形成原因及寿命预测第126-128页
     ·车轮辐板孔裂纹扩展条件及剩余寿命的估算第128-129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29页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6页
作者简历第136-13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浮动车技术的北京市出租车运营管理研究
下一篇:标准化中专利许可的反垄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