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我国粮食作物技术进步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导论第15-23页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5-16页
   ·文献综述第16-20页
     ·农业技术进步的概念第16页
     ·农业技术进步的表现第16-17页
     ·农业技术进步的类型第17-18页
     ·农业技术进步模式的判定第18页
     ·农民的技术需求分析第18-19页
     ·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第19-20页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第20页
     ·研究方法第20页
     ·数据来源第20页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第20-21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21-23页
第二章 技术进步的基本理论与计量方法第23-39页
   ·技术进步的基本理论第23-28页
     ·技术变迁决定论第23-24页
     ·制度变迁决定论第24-25页
     ·技术动力论第25-26页
     ·诱致性创新论第26-27页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第27-28页
   ·农业技术进步水平及其测算第28-32页
     ·C-D生产函数第28-29页
     ·CES生产函数第29-30页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第30页
     ·增长速度方程第30-31页
     ·丹尼森增长因素分析法第31页
     ·数据包络分析第31-32页
   ·农业技术进步类型测定第32-33页
   ·农民技术需求行为的定量分析第33页
   ·本文所采用的有关计量方法第33-39页
     ·各种作物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第33-34页
     ·农业技术进步模式的判定方法第34-36页
     ·logistic模型第36-37页
     ·相关性分析第37页
     ·数据资料来源和处理第37-39页
第三章 玉米生产技术进步模式分析第39-52页
   ·玉米的主要品种及其区域分布第39-41页
   ·我国玉米主产区生产技术采用现状第41-43页
     ·玉米育种第41-42页
     ·耕作技术第42-43页
   ·玉米生产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第43-46页
   ·玉米生产技术进步模式判定第46-5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玉米生产技术进步模式的年度判别第46-49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玉米生产技术进步类型的阶段判别第49-50页
   ·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水稻生产技术进步模式分析第52-67页
   ·水稻的主要品种及其区域分布第52-53页
   ·水稻生产技术应用现状第53-57页
     ·品种选育第53-55页
     ·配套栽培技术第55-57页
     ·机械技术第57页
   ·早稻生产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第57-58页
   ·早稻生产技术进步模式的判定第58-6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早稻生产技术进步模式的年度判别第59-6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早稻生产技术进步模式的分阶段比较第62-63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早稻生产技术进步模式分地区比较第63-65页
   ·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小麦生产技术进步模式分析第67-83页
   ·小麦生产的基本情况及其区域分布第67-70页
     ·小麦种植区划第67-68页
     ·我国小麦生产的基本情况第68-70页
   ·小麦生产技术应用现状第70-74页
     ·小麦品种的改良第70-72页
     ·保墒蓄水与节水技术第72页
     ·地膜小麦栽培技术第72-73页
     ·小麦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第73页
     ·小麦精播半精播技术推广第73页
     ·小麦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第73-74页
   ·小麦生产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第74-76页
   ·小麦生产技术进步模式的判定第76-8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生产技术进步模式的年度判别第77-8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生产技术进步模式的分阶段判别第8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生产技术进步模式分地区比较第80-82页
   ·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我国粮食作物生产技术进步模式分析第83-88页
   ·技术进步是我国粮食增长的关键因素第83-84页
   ·粮食作物土地生产率与劳动力生产率的比较第84-85页
   ·我国粮食作物生产技术进步模式判定第85-87页
   ·不同作物、不同地区之间技术进步模式存在差异第87页
   ·小结第87-88页
第七章 农户技术需求对我国粮食作物技术进步模式的影响第88-102页
   ·技术需求与技术进步第88-89页
   ·我国农户技术需求现状第89-90页
   ·我国农户对各种类型粮食生产技术的需求分析第90-93页
   ·农户行为对我国粮食作物生产技术进步模式的影响分析第93-101页
     ·计量方法第93-94页
     ·数据及其来源第94-95页
     ·计算分析第95-101页
   ·小结第101-102页
第八章 技术推广与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第102-114页
   ·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第102页
   ·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第102-104页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第104-108页
   ·粮食作物生产的技术类型与技术推广方式的选择第108-113页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有待改进第108-109页
     ·不同类型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的选择第109-113页
   ·小结第113-114页
第九章 我国粮食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第114-130页
   ·国际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第114-117页
     ·生物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第114-115页
     ·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和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第115-116页
     ·与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质量安全有关的技术将更加受关注第116-117页
   ·我国粮食技术进步面临考验第117-126页
     ·粮食安全存在隐患第117-118页
     ·资源瓶颈凸显科技作用第118-120页
     ·农业政策的调整第120-123页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速,将影响农业技术需求模式第123-126页
   ·未来粮食生产技术展望第126-128页
     ·农业机械技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126-127页
     ·优良品种将是遗传育种的重要工作内容第127-128页
     ·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将有大发展第128页
     ·资源节约型技术将是农业技术研发的主攻方向第128页
   ·小结第128-130页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第130-139页
   ·结论第130-135页
     ·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在不同粮食作物增产中的贡献程度有所不同第130页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作物生产以机械型技术进步为主导第130-131页
     ·不同农作物技术进步的历史发展轨迹不同第131页
     ·不同地区之间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速度不同第131-132页
     ·不同地区的生产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第132页
     ·农户对各种类型农业技术的需求强度不同第132-133页
     ·农户自身条件及行为对各种类型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程度不同第133-134页
     ·农户需要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技术服务第134页
     ·不同类型农业技术的最佳获得途径和时机选择存在差异第134-135页
   ·建议第135-139页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建设新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第135页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支撑作用第135-136页
     ·切实加强条件建设,提高粮食生产防灾抗灾能力第136页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第136-137页
     ·面向市场需求,进行农业技术研发第137页
     ·改革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与方法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作者简历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略论合同诈骗罪
下一篇:一种基于边界调节的支持向量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