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4页 |
| 英文缩略语词表 | 第14-16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6-42页 |
| 综述一、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研究进展 | 第16-28页 |
| 1 流行病学调查 | 第16-17页 |
| 2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 | 第17-19页 |
| 3 乳腺增生病的发病机理 | 第19-21页 |
| ·雌激素过高 | 第19-20页 |
| ·孕酮与雌激素的比例失去平衡 | 第20页 |
| ·催乳素过高 | 第20页 |
| ·雌激素和催乳素升高 | 第20页 |
| ·催乳素、孕酮与雌激素失衡 | 第20-21页 |
| 4 乳腺增生发病的相关因素 | 第21-23页 |
| ·不良精神刺激 | 第21页 |
| ·“性”环境的扩大 | 第21页 |
|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 第21页 |
| ·外源性雌激素作用 | 第21-22页 |
| ·职业因素 | 第22页 |
| ·月经、婚育、哺乳等因素:初潮过早、绝经过晚、婚龄推迟、不生育、不哺乳等 | 第22-23页 |
| 5 西医对乳腺增生的治疗 | 第23-25页 |
| ·手术治疗 | 第23页 |
| ·非手术治疗 | 第23-25页 |
| 6 结语 | 第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 综述二、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 第28-42页 |
| 1 古代医家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 第28-30页 |
| ·古代医家对乳腺增生病病位的认识 | 第28-29页 |
| ·古代医家对乳腺增生病病因病机认识 | 第29-30页 |
| ·古代医家对乳癖和乳岩的关系认识 | 第30页 |
| 2 现代中医对“乳癖”病因病机的研究 | 第30-31页 |
| ·肝郁脾虚为本,水湿、瘀血互结乳络为标 | 第30页 |
| ·冲任失调为总的病机 | 第30-31页 |
| ·按照气滞—痰凝—血瘀的规律演进 | 第31页 |
| ·冲任失调和肝气郁结是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 | 第31页 |
| 3 现代中医对乳癖的治疗 | 第31-35页 |
| ·内治法 | 第31-34页 |
| ·外治法 | 第34-35页 |
| 4 中药药效的研究 | 第35-36页 |
| ·类植物雌激素作用中药 | 第35-36页 |
| ·疏肝理气药物 | 第36页 |
| ·活血药 | 第36页 |
| ·补肾药和疏肝行气活血药 | 第36页 |
| 5 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研究 | 第36-37页 |
| 6 结语 | 第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 前言 | 第42-44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44-66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44-46页 |
| ·一般资料 | 第44页 |
| ·诊断标准 | 第44-45页 |
| ·纳入病例标准 | 第45页 |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45页 |
| ·剔除标准 | 第45页 |
| ·分组方法 | 第45-46页 |
| ·病例数的确定 | 第46页 |
| 2. 药物来源和规格 | 第46页 |
| ·通络散结丸 | 第46页 |
| ·乳块消 | 第46页 |
| 3. 治疗方法 | 第46页 |
| 4. 观察指标 | 第46-47页 |
| 5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第47页 |
| 6 统计方法 | 第47-48页 |
| 7 结果 | 第48-56页 |
| ·基线比较 | 第48页 |
| ·两组治疗第8周综合疗效比较 | 第48-49页 |
| ·两组治疗后乳房疼痛量化积分比较 | 第49-50页 |
| ·两组治疗后乳房肿块量化积分比较 | 第50-51页 |
| ·治疗前后雌二醇的变化 | 第51-52页 |
| ·治疗前后两组之间差异的比较 | 第51页 |
| ·治疗前后各组内差异的比较 | 第51-52页 |
| ·治疗前后孕酮的变化 | 第52-53页 |
| ·治疗前后两组之间差异的比较 | 第52页 |
| ·治疗前后各组内差异的比较 | 第52-53页 |
| ·治疗前后催乳素的变化 | 第53-54页 |
| ·治疗前后两组之间差异的比较 | 第53-54页 |
| ·治疗前后各组内差异的比较 | 第54页 |
| ·治疗前后 E/P的变化 | 第54-56页 |
| ·治疗前后两组之间差异的比较 | 第54-55页 |
| ·治疗前后各组内差异的比较 | 第55-56页 |
| ·经济成本分析 | 第56页 |
| ·药物的安全性检测 | 第56页 |
| ·不良反应情况 | 第56页 |
| 8 讨论 | 第56-64页 |
| ·乳腺增生和“乳癖” | 第56-59页 |
| ·乳腺增生病 | 第56-57页 |
| ·“乳癖” | 第57页 |
|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57-58页 |
| ·中医对乳癖的认识 | 第58-59页 |
|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 | 第59-60页 |
| ·古代医家的认识 | 第59页 |
| ·现代医学的认识 | 第59-60页 |
| ·活血化瘀中药广泛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病 | 第60-61页 |
| ·通络散结丸的作用机理的探讨 | 第61-63页 |
| ·三苯氧胺 | 第62页 |
| ·植物雌激素 | 第62页 |
| ·活血化瘀中药的植物雌激素作用 | 第62-63页 |
| ·调整紊乱的内分泌激素 | 第63页 |
| ·调整激素受体含量 | 第63页 |
| ·保护和修复乳腺组织的增生性病理损害 | 第63页 |
| ·活血化瘀中药的其他作用 | 第63页 |
| ·经济成本分析 | 第63-64页 |
| 9 小结 | 第64-66页 |
| 结语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4页 |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