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标淡化与商标法的完善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一、商标淡化理论的产生根源 | 第10-15页 |
(一) 新型商标侵权行为的出现 | 第10-12页 |
(二) 传统法对商标淡化行为规制力量的不足 | 第12-13页 |
(三) 反商标淡化法应运而生 | 第13-15页 |
二、反商标淡化法的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一) 商标的保护范围随其显著性增强而扩大 | 第15-17页 |
(二) 混淆侵权与联想侵权 | 第17-21页 |
(三) 商标淡化理论的引入 | 第21-22页 |
三、反商标淡化理论的创新意义 | 第22-27页 |
(一) 商标权作为财产权的实践与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二) 现代商标权及其利益扩张 | 第23-25页 |
(三) 商标淡化理论确立了驰名商标的新权利 | 第25-27页 |
四、反商标淡化法的内容 | 第27-35页 |
(一) 反商标淡化法的立法目的 | 第27-28页 |
(二) 淡化的含义、构成要件与类型 | 第28-31页 |
(三) 反商标淡化法的适用范围 | 第31-35页 |
五、反商标淡化法的立法借鉴与模式选择 | 第35-40页 |
(一) 外国法及国际公约中反商标淡化法的发展 | 第35-36页 |
(二) 我国的反商标淡化法发展模式 | 第36-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