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病原学 | 第10-11页 |
·流行病学 | 第11-12页 |
·发病机理 | 第12-13页 |
·临床及病理变化 | 第13-14页 |
·预防及治疗 | 第14页 |
·关于P 蛋白 | 第14-15页 |
·犬瘟热诊断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单克隆抗体 | 第16页 |
·单抗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6页 |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 | 第16页 |
·胶体金技术 | 第16-18页 |
·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7页 |
·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第17-1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8-33页 |
·材料 | 第18-23页 |
·菌株、细胞、载体、实验动物 | 第18页 |
·试剂及试剂盒 | 第18-19页 |
·主要仪器 | 第19-20页 |
·实验所用溶液及其配置 | 第20-23页 |
·方法 | 第23-33页 |
·抗原的制备 | 第23-25页 |
·病毒的分离培养 | 第23页 |
·H 基因的测序及糖基化位点分析 | 第23页 |
·引物设计 | 第23-24页 |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24页 |
·重组表达质粒pET32a-P1 的构建 | 第24页 |
·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可溶性分析 | 第24页 |
·重组蛋白的鉴定 | 第24-25页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5-27页 |
·抗原的准备 | 第25页 |
·免疫动物 | 第25页 |
·间接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5页 |
·杂交瘤细胞的融合、筛选、克隆化及腹水制备 | 第25-26页 |
·特异性鉴定 | 第26页 |
·杂交瘤细胞株的特性鉴定 | 第26-27页 |
·兔CDV 高免血清的制备及其与腹水型单克隆抗体纯化 | 第27-29页 |
·CDV 在vero-DST 细胞的大量扩增 | 第27页 |
·CDV 病毒毒量的确定 | 第27-28页 |
·CDV 的纯化、浓缩 | 第28页 |
·兔CDV 高免血清的制备 | 第28页 |
·CDV 单抗、多抗的ProteinG 纯化 | 第28-29页 |
·ELISA 方法测定单抗、多抗效价 | 第29页 |
·双抗体夹心ELISA 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 | 第29-33页 |
·兔CDV 多抗的生物素标记 | 第29-30页 |
·双抗体夹心ELISA 检测的基本程序 | 第30页 |
·双抗体夹心ELISA 条件的优化 | 第30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鉴定胶体金溶液质量 | 第30-31页 |
·标记蛋白的处理 | 第31页 |
·抗体与胶体金结合的最佳pH 确定 | 第31页 |
·抗体与胶体金结合的最佳浓度确定(May 氏法、OD 值曲线法) | 第31-32页 |
·胶体金探针的制备 | 第32页 |
·胶体金的标记 | 第32页 |
·胶体金探针的纯化 | 第32页 |
·试纸条的组装 | 第32-33页 |
·胶体金免疫试纸条的初步判定 | 第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53页 |
·抗原的制备 | 第33-38页 |
·病毒分离培养 | 第33-34页 |
·H 蛋白氨基酸序列及糖基化位点分析 | 第34-35页 |
·基因的扩增及重组表达质粒pET32a-P1 的构建 | 第35-36页 |
·重组蛋白的SDS-PAGE 分析 | 第36页 |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 鉴定 | 第36-37页 |
·重组蛋白的ELISA 鉴定 | 第37-38页 |
·间接荧光免疫试验 | 第38页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8-42页 |
·抗原纯化定量 | 第38-39页 |
·间接ELISA 检测方法的确立 | 第39页 |
·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 | 第39-40页 |
·特异性鉴定 | 第40-41页 |
·单克隆抗体效价、饱和工作浓度测定及亚类鉴定 | 第41页 |
·单克隆抗体的稳定性鉴定 | 第41页 |
·单克隆抗体的相对亲和力和抗原表位鉴定 | 第41-42页 |
·兔CDV 高免血清的制备及其与腹水型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42-46页 |
·CDV 扩增、浓缩 | 第42页 |
·CDV 毒量的确定 | 第42-43页 |
·单克隆抗体和兔高免血清纯化结果 | 第43-46页 |
·UV 图和SDS-PAGE 电泳图 | 第43-45页 |
·盐析图 | 第45-46页 |
·抗体浓度测定 | 第46页 |
·活性鉴定 | 第46页 |
·双抗体夹心ELISA 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 | 第46-53页 |
·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条件的确定 | 第46-47页 |
·双抗体夹心ELISA 方法检测效果的判定 | 第47-48页 |
·胶体金溶液质量的判定 | 第48-49页 |
·胶体金与抗体结合的最佳PH 和最佳浓度判定 | 第49-52页 |
·最佳PH | 第49页 |
·最适浓度的确定 | 第49-52页 |
·胶体金检测结果的判定 | 第52页 |
·特异性检测结果 | 第52-53页 |
4 结论 | 第53页 |
5 讨论 | 第53-56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7. 致谢 | 第64-65页 |
8. 个人简介 | 第65页 |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