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司法鉴定制度基本理论问题 | 第8-17页 |
一、司法鉴定的属性与特征 | 第8-11页 |
(一) 司法鉴定界定 | 第8-10页 |
(二) 司法鉴定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 第10-11页 |
二、司法鉴定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一) 认识论 | 第11-13页 |
(二) 司法公正论 | 第13页 |
三、司法鉴定结论 | 第13-15页 |
(一) 鉴定结论的证明力 | 第14页 |
(二) 鉴定结论的作用 | 第14-15页 |
四、司法鉴定制度的基本构成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国外司法鉴定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17-29页 |
一、国外司法鉴定制度概况 | 第17-25页 |
(一) 国外司法鉴定的法律体系 | 第17-18页 |
(二) 国外司法鉴定体制 | 第18-19页 |
(三) 国外司法鉴定机构 | 第19-20页 |
(四) 国外司法鉴定人 | 第20-22页 |
(五) 国外司法鉴定启动 | 第22-23页 |
(六) 国外司法鉴定质证程序 | 第23-24页 |
(七) 国外司法鉴定认证 | 第24-25页 |
二、对国外司法鉴定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25-27页 |
三、启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问题透视与原因分析 | 第29-40页 |
一、我国现行司法鉴定制度的法律背景 | 第29-31页 |
(一) 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对司法鉴定的有关规定 | 第29-30页 |
(二) 《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两个《管理办法》 | 第30-31页 |
二、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现状分析 | 第31-37页 |
(一) 司法鉴定机构及其管理体制 | 第31-33页 |
(二) 司法鉴定人制度 | 第33-35页 |
(三) 司法鉴定的启动 | 第35-36页 |
(四) 司法鉴定的质证和认证程序 | 第36-37页 |
三、司法鉴定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37-40页 |
(一) 司法鉴定现状的政治经济原因 | 第37-38页 |
(二) 落后的司法理念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 第40-55页 |
一、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必要性及其发展要求 | 第40-41页 |
(一)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必要性 | 第40-41页 |
(二)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发展要求 | 第41页 |
二、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指导思想 | 第41-43页 |
(一) 公正与效率 | 第41-42页 |
(二) 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 | 第42-43页 |
三、司法鉴定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 第43-46页 |
(一) 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 | 第43-44页 |
(二) 科学设置司法鉴定机构,建立评估制度 | 第44-45页 |
(三) 建立司法鉴定管理网络系统 | 第45-46页 |
四、司法鉴定人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 第46-49页 |
(一) 明确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 | 第46-48页 |
(二) 完善司法鉴定人的法律责任 | 第48-49页 |
五、司法鉴定启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 第49-51页 |
六、司法鉴定的质证和认证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 第51-55页 |
(一) 设立鉴定结论的告知或者开示程序 | 第51-52页 |
(二) 完善鉴定结论的质证制度 | 第52-53页 |
(三) 完善法官对鉴定结论的认证限制:鉴定结论的取舍说明理由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