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开发区及其管委会概述 | 第14-24页 |
一、开发区的产生发展及其支撑理论 | 第14-17页 |
(一) 开发区的产生 | 第14页 |
(二) 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三) 开发区的支撑理论 | 第16-17页 |
二、开发区的概念和类型分析 | 第17-19页 |
(一) 开发区的概念和类型 | 第17-19页 |
(二) 开发区的构成要素 | 第19页 |
三、设立管委会是开发区的基本管理模式 | 第19-22页 |
(一) 我国开发区的基本管理体制 | 第19-21页 |
(二) 我国开发区的主要服务模式 | 第21-22页 |
(三) 管理委员会制是开发区的基本管理模式 | 第22页 |
四、我国当前开发区管委会的基本职能 | 第22-24页 |
第二部分 开发区管委会面临的困境 | 第24-35页 |
一、开发区管委会的主体资格考察 | 第24-30页 |
(一) 关于行政主体资格问题的争议 | 第25-26页 |
(二) 开发区管委会应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 第26-29页 |
(三) 开发区管委会应在授权范围内享有完全的行政主体资格 | 第29-30页 |
二、开发区管辖区域和行政职能扩充带来的困境 | 第30-31页 |
(一) 开发区管辖区域不周延导致行政主体不适格 | 第31页 |
(二) 法律、法规授权范围不周延导致行政主体不适格 | 第31页 |
三、授权性法规位阶太低带来的困境 | 第31-32页 |
四、行政违法责任不明带来的困境 | 第32-33页 |
五、发展开发区的保守观念带来的困境 | 第33-35页 |
第三部分 开发区管委会的法律完善对策 | 第35-46页 |
一、开发区管委会的法律完善 | 第35-39页 |
(一) 主体资格方面的完善 | 第35-37页 |
(二) 法律位阶和效力方面的完善 | 第37-38页 |
(三) 行政违法责任方面的完善 | 第38-39页 |
二、对开发区管委会进行立法的建议 | 第39-46页 |
(一) 开发区立法对完善我国行政组织法的意义 | 第39-40页 |
(二) 正视开发区立法的根本障碍 | 第40-41页 |
(三) 加快开发区立法工作的途径 | 第41-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