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认定之混淆理论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商标侵权认定混淆理论的存在基础 | 第11-13页 |
(一) 商标侵权认定混淆理论之法理分析 | 第11页 |
(二) 商标侵权认定混淆理论之经济学分析 | 第11-13页 |
二、商标侵权认定之传统混淆理论 | 第13-16页 |
(一) 美国商标混淆理论的历史变迁 | 第13-14页 |
(二) 传统混淆理论在美国成文法和普通法中的体现 | 第14-15页 |
(三) 欧共体国家商标法中的传统混淆理论 | 第15-16页 |
三、商标侵权认定之混淆理论的扩张 | 第16-21页 |
(一) 初始兴趣混淆 | 第17-18页 |
(二) 售后混淆 | 第18-19页 |
(三) 反向混淆 | 第19-21页 |
四、混淆可能性的判定标准 | 第21-25页 |
(一) 美国混淆可能性判定标准 | 第21-25页 |
1、商标 | 第22页 |
2、商品 | 第22-23页 |
3、消费者与相关公众 | 第23页 |
4、被告主观意图 | 第23-24页 |
5、实际混淆证据 | 第24-25页 |
(二) 欧共体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判定标准 | 第25页 |
五、混淆理论引入我国商标法的法律思考 | 第25-29页 |
(一) 我国商标侵权行为认定的相关规定以及不足 | 第25-26页 |
(二) 混淆理论引入我国商标法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三) 混淆理论引入我国商标法的初步构想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个人简历 | 第3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