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卫星通信和宇宙通信论文

卫星通信载波自动监测系统设计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0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论文计划和安排第9-10页
第二章 卫星通信概念及其发展第10-14页
   ·卫星通信发展概况第10页
   ·卫星通信的一般概念和特点第10-11页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第11-13页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3-14页
第三章 载波自动监测系统总体设计第14-29页
   ·概述第14页
   ·卫星通信线路的特性和参数第14-18页
     ·卫星通信线路模型第15页
     ·卫星通信线路中的传播特性和噪声干扰第15-16页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第15-16页
       ·其他传播损耗第16页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第16-17页
     ·卫星通信线路的总载噪比第17-18页
   ·卫星通信线路的维护测试第18-20页
     ·我部卫星通信网的技术规范第18-19页
     ·线路电平调整的技术参考第19-20页
     ·实际值勤过程中的载波测试第20页
   ·卫星通信载波监测系统原理第20-23页
     ·载波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第21-22页
     ·卫通载波自动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第22-23页
   ·载波监测系统原理框图设计第23-25页
     ·系统总体技术指标第24页
     ·系统运行状态概述第24-25页
     ·单卫通信道监测工作过程第25页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第25-27页
     ·模拟部分主要信号及技术指标第25-26页
     ·数字部分技术要求第26-27页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第27-29页
     ·串口数据通信模块第27页
     ·数据库管理模块第27页
     ·数据通信模块第27-28页
     ·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块第28页
     ·监控显示模块第28页
     ·频谱分析模块第28-29页
第四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第29-44页
   ·模拟部分原理框图及各部分介绍第29-37页
     ·频率合成器MC145158第29-33页
       ·频率合成器概述第29-30页
       ·频率合成器基本工作图第30-31页
       ·频率合成器具体电路设计第31-33页
     ·有源混频器AD831第33-35页
       ·概述第33页
       ·混频器基本功能第33页
       ·混频器电路设计思想第33-34页
       ·混频器工作原理第34-35页
       ·混频器具体电路设计第35页
     ·功率有效值检测器AD8362第35-37页
       ·功率有效值检测器概述第35-36页
       ·功率有效值检测器基本工作原理第36页
       ·功率有效值检测器具体电路设计第36-37页
   ·数字部分原理框图及各部分介绍第37-44页
     ·CPU控制电路功能第39-40页
       ·80C552工作原理第39-40页
       ·CPU控制具体电路设计第40页
     ·模数转换电路第40-42页
       ·模数转换电路主要功能第40-41页
       ·模数转换器MAX153第41页
       ·模数转换具体电路设计第41-42页
     ·数据读写及接口电路设计第42-44页
       ·数据读写电路设计第42页
       ·接口电路设计第42-44页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第44-52页
   ·软件结构设计第44-47页
     ·进程分配第45-46页
     ·数据格式第46-47页
   ·部件设计说明第47-49页
     ·数据库管理模块第47页
     ·数据通信模块第47页
     ·数据处理与存储模块第47页
     ·显示监控模块第47-48页
     ·类的划分第48页
     ·软件工程化设计第48-49页
   ·数据文件第49-50页
   ·专家辅助诊断第50-52页
第六章 载波监测系统的实现和测试第52-59页
   ·系统实现过程和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第52-53页
     ·系统设计进展情况第52页
     ·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第52页
     ·系统设计中所解决的问题第52-53页
     ·系统今后改进设想第53页
   ·系统应用与测试第53-59页
     ·测试记录及测试结果分析(说明:以下插图中隐去部分属涉密内容,文字中用X代替)第53-56页
     ·数据格式转换测试第56-59页
结论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2页
研究成果第62-63页
附录第6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鲁迅作品语言历时研究
下一篇:胶印油墨转移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