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无线通信系统中射频功放的作用和特征 | 第8-9页 |
·自适应数字预失真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 第9-11页 |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和内容安排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 | 第12-20页 |
·幅度失真(AM/AM) | 第12-15页 |
·相位失真(AM/PM) | 第15-17页 |
·非线性失真的计算与测量 | 第17-20页 |
·P1dB 压缩点 | 第17-18页 |
·IP3 截断点和IM3 | 第18-19页 |
·邻道功率比(ACPR)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 | 第20-31页 |
·反馈线性化技术 | 第20-21页 |
·反馈技术理论介绍 | 第20-21页 |
·反馈技术的局限性 | 第21页 |
·前馈线性化技术 | 第21-24页 |
·前馈技术理论介绍 | 第21-23页 |
·前馈技术的优缺点 | 第23-24页 |
·预失真线性化技术 | 第24-31页 |
·射频和中频预失真 | 第25-27页 |
·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射频/中频预失真的优缺点 | 第26-27页 |
·基带预失真 | 第27页 |
·自适应数字预失真 | 第27-28页 |
·间接训练结构 | 第28-31页 |
第四章 射频功放的数学模型 | 第31-37页 |
·非记忆效应的射频功放模型 | 第31-34页 |
·极坐标下的非记忆效应功放模型 | 第31页 |
·笛卡尔坐标下的非记忆效应功放模型 | 第31-32页 |
·Taylor 多项式模型 | 第32-33页 |
·Saleh 模型 | 第33-34页 |
·带记忆效应的射频功放模型 | 第34-37页 |
·记忆多项式模型 | 第34页 |
·Wiener 模型 | 第34-35页 |
·Hammerstein 模型 | 第35-36页 |
·Wiener-Hammerstein 模型 | 第36-37页 |
第五章 自适应基带预失真识别算法 | 第37-58页 |
·记忆多项式模型识别算法 | 第37-39页 |
·HAMMERSTEIN 模型识别算法与仿真比较 | 第39-48页 |
·Newton 迭代算法 | 第40-41页 |
·LS/SVD 两步求解法 | 第41-42页 |
·Hammerstein 模型的线性回归算法(LR) | 第42-44页 |
·Hammerstein 模型预失真系统仿真 | 第44-48页 |
·WIENER 模型的识别算法 | 第48-58页 |
·Wiener 模型的线性回归算法(LR) | 第49-50页 |
·近似回归迭代算法 | 第50-52页 |
·Wiener 模型预失真器系统仿真 | 第52-58页 |
第六章 数字自适应基带预失真系统的应用 | 第58-62页 |
·本振泄漏 | 第58页 |
·正交调制器/解调器的不理想性分析 | 第58-62页 |
·直流漂移 | 第60页 |
·增益/相位的不平衡 | 第60-62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缩略语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