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火车站站前高架平台结构设计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3-21页 |
| ·预应力混凝土发展简史 | 第13-14页 |
| ·预应力框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 ·双向大柱网建筑 | 第15页 |
| ·双向超大柱网建筑 | 第15页 |
| ·单向大跨度建筑 | 第15-16页 |
| ·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预应力梁桥 | 第16页 |
| ·预应力刚架桥 | 第16页 |
| ·预应力拱桥 | 第16-17页 |
| ·预应力斜拉桥 | 第17页 |
| ·预应力悬索桥 | 第17页 |
| ·预应力框架的设计方法 | 第17-18页 |
| ·预应力度法 | 第17-18页 |
| ·荷载平衡法 | 第18页 |
| ·综合内力法 | 第18页 |
| ·名义拉应力法 | 第18页 |
| ·有限元程序计算法 | 第18页 |
| ·预应力框架的抗震性能 | 第18-21页 |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分析 | 第19页 |
| ·预应力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 第19-20页 |
|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第2章 工程概况 | 第21-24页 |
| 第3章 设计依据 | 第24-31页 |
|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 第24-25页 |
| ·场区地形、地貌 | 第24页 |
| ·岩土工程地质特性 | 第24页 |
| ·水文地质特性 | 第24-25页 |
| ·岩土设计参数的选用 | 第25页 |
| ·场区地震效应 | 第25页 |
| ·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 | 第25-26页 |
| ·环境条件 | 第26-31页 |
| 第4章 基础设计 | 第31-34页 |
| 第5章 上部结构选型 | 第34-39页 |
| ·一般选型原则 | 第34-36页 |
| ·梁选型 | 第34-36页 |
| ·柱选型 | 第36页 |
| ·选型 | 第36-37页 |
| ·指导意义 | 第37-39页 |
| 第6章 荷载的选用和极限状态控制 | 第39-49页 |
|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 | 第39-43页 |
| ·荷载分类 | 第39页 |
| ·结构重力 | 第39-40页 |
| ·基本可变荷载 | 第40-41页 |
| ·荷载组合 | 第41-42页 |
| ·极限状态控制 | 第42-43页 |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 第43-48页 |
| ·消防车通道荷载 | 第43页 |
| ·分析 | 第43-47页 |
| ·荷载组合和极限状态控制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7章 整体分析与设计 | 第49-55页 |
| ·软件选用 | 第49页 |
| ·建模和参数的选用 | 第49-50页 |
| ·结果和验证 | 第50-51页 |
| ·设计 | 第51-54页 |
| ·板 | 第53页 |
| ·次梁 | 第53页 |
| ·框架柱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8章 预应力框架梁分析与设计 | 第55-72页 |
| ·软件选用 | 第55-56页 |
| ·有限元的选用和建模 | 第56-57页 |
| ·预应力荷载的施加—等效荷载法 | 第57-62页 |
| ·塑料波纹管和真空辅助压浆技术 | 第62-64页 |
| ·优点 | 第62页 |
| ·真空辅助压浆原理 | 第62-63页 |
| ·真空辅助压浆设备 | 第63页 |
| ·真空辅助压浆对浆体的要求 | 第63页 |
| ·真空辅助压浆施工步骤 | 第63页 |
| ·塑料波纹管曲线预应力束摩阻损失系数 | 第63-64页 |
| ·计算结果 | 第64-67页 |
| ·设计 | 第67-70页 |
| ·混凝土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 第68页 |
| ·部分预应力比PPR | 第68-69页 |
| ·用于初步设计的简化计算方法 | 第69页 |
| ·预应力张拉 | 第69-70页 |
| ·小结 | 第70-72页 |
| 第9章 与相邻建(构)筑物的协调设计 | 第72-75页 |
| ·地铁 | 第72-73页 |
| ·高架桥 | 第73-74页 |
| ·地下停车场 | 第74-75页 |
| 第10章 裂缝控制技术 | 第75-80页 |
| ·聚丙烯纤维应用 | 第75-78页 |
|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收缩开裂的机理 | 第75-77页 |
|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 第77-78页 |
| ·本工程实践 | 第78页 |
| ·借鉴桥梁结构做法的抗震、伸缩缝 | 第78-79页 |
| ·构造配筋 | 第79-80页 |
| 第11章 大跨度预应力框架平台结构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80-88页 |
| ·测试目的 | 第80页 |
| ·测试内容 | 第80-81页 |
| ·测试仪器 | 第81-82页 |
| ·测试方法 | 第82-83页 |
| ·测试数据结果 | 第83-85页 |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85-87页 |
| ·小结 | 第87-88页 |
| 第12章 大跨度预应力框架平台设计指南 | 第88-93页 |
| ·基本规定 | 第88页 |
| ·荷载 | 第88-90页 |
| ·荷载分类 | 第88页 |
| ·荷载组合 | 第88-89页 |
| ·基本可变荷载 | 第89页 |
| ·地震作用 | 第89-90页 |
| ·结构设计 | 第90-91页 |
| ·其它 | 第91-93页 |
| 第13章 结论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 个人简历 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工程业绩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