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立式封装板蓄冰设备性能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7页 |
| ·空调蓄冷技术概述 | 第8-15页 |
| ·应用背景及发展前景 | 第8-10页 |
| ·空调蓄冷技术的分类 | 第10-12页 |
| ·蓄冷空调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的比较 | 第12-14页 |
| ·空调蓄冷技术的社会效益 | 第14-15页 |
| ·空调蓄冷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 | 第15-19页 |
| ·蓄冷技术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 ·蓄冷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蓄冷技术工程应用情况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 ·现有蓄冰方式的特点比较 | 第19-25页 |
| ·盘管外蓄冰形式 | 第19-22页 |
| ·封装冰蓄冷形式 | 第22-23页 |
| ·冰片滑落式蓄冷形式 | 第23-24页 |
| ·冰晶蓄冷形式 | 第24-25页 |
| ·几种蓄冰方式的比较 | 第25页 |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25-26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立式封装板蓄冰设备的初步设计 | 第27-37页 |
| ·本产品方案的确定 | 第27-28页 |
| ·蓄冰板的初步设计 | 第28-33页 |
| ·冰板尺寸的确定 | 第28-31页 |
| ·冰板材料及其加工 | 第31-32页 |
| ·冰板理论蓄冷量 | 第32-33页 |
| ·蓄冰槽的初步设计 | 第33-36页 |
| ·槽体结构设计 | 第33-35页 |
| ·槽体保温措施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实验系统设计及测试方法 | 第37-47页 |
| ·实验系统设计 | 第37-43页 |
| ·载冷剂的选择 | 第38-40页 |
| ·蓄冷主机 | 第40-41页 |
| ·蓄冰设备 | 第41页 |
| ·乙二醇溶液泵 | 第41页 |
| ·电加热器 | 第41页 |
| ·膨胀箱 | 第41-42页 |
| ·实验测试仪器 | 第42-43页 |
| ·实验测试内容 | 第43页 |
| ·实验测试方法及步骤 | 第43-46页 |
| ·实验准备工作 | 第43-45页 |
| ·蓄冰实验步骤 | 第45页 |
| ·融冰实验步骤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蓄冰设备数学模型及理论分析 | 第47-60页 |
| ·立式封装板蓄冰设备数学模型 | 第47-56页 |
| ·模型的简化 | 第47-48页 |
| ·蓄冷过程数学模型 | 第48-55页 |
| ·释冷过程数学模型 | 第55-56页 |
| ·模型的求解 | 第56-58页 |
| ·模型求解方法 | 第56-58页 |
| ·蓄冷模型求解 | 第58页 |
| ·释冷模型求解 | 第58页 |
| ·小结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60-72页 |
| ·蓄冷过程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60-64页 |
| ·蓄冷剂温度 | 第60-61页 |
| ·载冷剂温度 | 第61-63页 |
| ·蓄冷量 | 第63-64页 |
| ·释冷过程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64-68页 |
| ·蓄冷剂温度 | 第64-66页 |
| ·载冷剂温度 | 第66-68页 |
| ·释冷量 | 第68页 |
| ·结冰及融冰情况 | 第68-69页 |
| ·立式封装板蓄冰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 第69-71页 |
| ·名义蓄冷量 | 第69-70页 |
| ·容器换热面积 | 第70页 |
| ·贮槽体积 | 第70页 |
| ·蓄冰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 第70-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立式封装板蓄冰设备模拟研究 | 第72-87页 |
| ·蓄冰设备性能模拟研究 | 第72-82页 |
| ·蓄冷过程理论模拟研究 | 第72-77页 |
| ·释冷过程理论模拟研究 | 第77-82页 |
| ·结构尺寸对蓄冰设备性能的影响 | 第82-86页 |
| ·蓄冰板结构尺寸对性能的影响 | 第82-85页 |
| ·蓄冰槽通程数对性能的影响 | 第85-86页 |
| ·小结 | 第86-8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7-89页 |
| ·本文结论 | 第87-88页 |
| ·不足之处与建议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