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1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6-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 ·染污放电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复合绝缘子的研究现状 | 第9页 |
| ·复合绝缘子的运行维护与在线监测 | 第9-10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硅橡胶的憎水性及其迁移机理 | 第11-20页 |
| ·硅橡胶材料的憎水性 | 第12-14页 |
| ·硅橡胶材料的分子结构 | 第12页 |
| ·憎水性及其表征 | 第12-13页 |
| ·憎水性的消失与恢复 | 第13-14页 |
| ·硅橡胶材料的憎水性及其迁移特性的机理 | 第14-20页 |
| ·硅橡胶表面呈现憎水性的机理 | 第14-15页 |
| ·硅橡胶表面憎水性迁移机理 | 第15-17页 |
| ·憎水性迁移的影响因素 | 第17-20页 |
| 第三章 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及其污闪放电机理 | 第20-34页 |
| ·硅橡胶复合绝缘子概况 | 第20-21页 |
| ·绝缘子污闪条件分析 | 第21-27页 |
| ·绝缘子污闪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 ·电弧参数和剩余污层电阻的表示方式 | 第22-23页 |
| ·直流污闪条件 | 第23-25页 |
| ·交流污闪条件 | 第25-27页 |
| ·复合绝缘子的污闪过程 | 第27-28页 |
| ·复合绝缘子的污闪机理分析 | 第28-31页 |
| ·复合绝缘子的直流污闪数学模型 | 第31-34页 |
| ·亲水性表面的直流污闪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 ·憎水性表面的直流污闪数学模型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硅橡胶绝缘子表面分离水珠的放电特性分析 | 第34-45页 |
| ·硅橡胶绝缘子表面分离水滴形变特性分析 | 第34-39页 |
| ·试品装置 | 第34-35页 |
| ·试验方法 | 第35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39页 |
| ·硅橡胶绝缘子表面分离水珠对闪络电压的影响 | 第39-43页 |
| ·试验装置 | 第39-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3页 |
| ·硅橡胶绝缘子表面分离水珠的局部放电对表面特性的影响 | 第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人工盐雾环境下硅橡胶绝缘子泄漏电流的分析 | 第45-53页 |
| ·染污绝缘子表面泄漏电流的特点 | 第45-47页 |
|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47-48页 |
| ·试验装置 | 第47页 |
| ·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52页 |
| ·硅橡胶绝缘子泄漏电流与试验时间的关系 | 第48-49页 |
| ·硅橡胶绝缘子泄漏电流与相对湿度的关系 | 第49-50页 |
| ·硅橡胶绝缘子泄漏电流与盐雾电导率的关系 | 第50-51页 |
| ·雾中表面凝结水珠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