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液体雾化的基本过程 | 第10-13页 |
1-2-1 一次雾化 | 第11-13页 |
1-2-2 二次雾化 | 第13页 |
§1-3 燃油喷雾燃烧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物理模型简介 | 第16-27页 |
§2-1 引论 | 第16页 |
§2-2 计算软件的选择 | 第16-17页 |
§2-3 物理模型 | 第17-26页 |
2-3-1 湍流模型 | 第17-19页 |
2-3-1-1 重整化群(RNG)k-ε模型 | 第17-18页 |
2-3-1-2 雷诺应力模型(RSM) | 第18-19页 |
2-3-1-3 雷诺应力湍流模型中对流换热和质量输运模拟 | 第19页 |
2-3-2 湍流燃烧模型 | 第19-22页 |
2-3-2-1 平衡混合物分数/PDF模型 | 第20-22页 |
2-3-3 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2-3-4 辐射模型 | 第23-24页 |
2-3-5 求解技术 | 第24页 |
2-3-6 离散格式 | 第24-26页 |
2-3-6-1 二阶迎风格式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27-34页 |
§3-1 引论 | 第27页 |
§3-2 计算工况 | 第27-33页 |
3-2-1 燃烧室的结构 | 第27-28页 |
3-2-2 燃烧室的网格划分 | 第28-29页 |
3-2-3 计算边界条件 | 第29页 |
3-2-4 旋流数的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3-2-5 数值模拟结果 | 第30-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冷态喷雾过程的基本方程和数值模拟 | 第34-47页 |
§4-1 引论 | 第34页 |
§4-2 喷雾模型简介 | 第34-35页 |
4-2-1 雾化模型 | 第34页 |
4-2-2 液滴碰撞模型 | 第34-35页 |
4-2-3 喷雾雾滴破碎模型 | 第35页 |
4-2-4 动态曳力模型 | 第35页 |
§4-3 液滴运动方程和气液两相之间的计算 | 第35-37页 |
4-3-1 液滴的运动方程 | 第35-36页 |
4-3-2 离散相与连续相之间的耦合 | 第36-37页 |
§4-4 计算工况与计算结果 | 第37-46页 |
4-4-1 液体喷雾的计算工况 | 第37-38页 |
4-4-2 液体喷雾的计算结果 | 第38-46页 |
4-4-2-1 旋流数的不同对液体喷雾速度矢量场的影响 | 第38-42页 |
4-4-2-2 旋流数的不同对液体粒子轨迹的影响 | 第42-44页 |
4-4-2-3 旋流数的不同对燃烧室内离散相浓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液雾燃烧过程的数值计算 | 第47-72页 |
§5-1 引论 | 第47页 |
§5-2 正庚烷液雾燃烧的计算工况 | 第47-49页 |
5-2-1 液体燃料的选择 | 第47-48页 |
5-2-2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48页 |
5-2-3 正庚烷理论燃烧温度 | 第48-49页 |
§5-3 正庚烷液雾燃烧的计算结果 | 第49-71页 |
5-3-1 不同旋流数对燃烧室内速度矢量场的影响 | 第49-52页 |
5-3-2 不同旋流数对燃烧室内总压分布的影响 | 第52-54页 |
5-3-3 不同旋流数对燃烧室内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54-60页 |
5-3-4 不同旋流数对燃烧室内燃烧产物CO的分布影响 | 第60-63页 |
5-3-5 不同旋流数对燃烧室内燃烧产物C02的分布影响 | 第63-65页 |
5-3-6 不同旋流数对燃烧室内燃烧产物NO 浓度的分布影响 | 第65-71页 |
5-3-6-1 NO的生成模型 | 第65-67页 |
5-3-6-1-1 热力型NO的生成 | 第66页 |
5-3-6-1-2 快速型NO的生成 | 第66-67页 |
5-3-6-2 旋流数对NO的影响 | 第67-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2-7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6-2 下一步的工作和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