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膜电极在处理有机废水中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金刚石薄膜的性能与制备 | 第10-14页 |
·性能 | 第10页 |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法制备金刚石薄膜 | 第10-11页 |
·微波等离子体CVD(MWPCVD)法 | 第11-12页 |
·等离子体喷射法 | 第12-13页 |
·国内外金刚石薄膜研究进展对比 | 第13-14页 |
·金刚石薄膜的电化学特性研究与进展 | 第14-17页 |
·金刚石薄膜的电化学循环伏安特性 | 第15-16页 |
·金刚石薄膜的电化学阻抗特性 | 第16-17页 |
·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应用 | 第17-18页 |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掺杂金刚石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 第20-31页 |
·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制备原理 | 第20-23页 |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20-21页 |
·金刚石膜的硼掺杂 | 第21-23页 |
·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制备实验 | 第23-27页 |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实验装置 | 第23-24页 |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实验步骤 | 第24-27页 |
·掺硼金刚石薄膜的物理性质表征 | 第27-31页 |
·金刚石薄膜的表面微观结构表征 | 第27-29页 |
·金刚石薄膜成分的Raman光谱表征 | 第29页 |
·金刚石薄膜的导电性能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化学特性的研究 | 第31-39页 |
·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循环伏安法 | 第31-32页 |
·交流阻抗法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势窗口和背景电流 | 第33-35页 |
·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动力学特性 | 第35-36页 |
·金刚石薄膜电极对有机物氧化还原的电催化性能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化学氧化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 第39-51页 |
·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氧化技术的特点 | 第39-43页 |
·有机污染物的电话学氧化技术的特点 | 第39-40页 |
·适用于有机污染物电化学氧化的电极 | 第40-41页 |
·电化学氧化有机物原理 | 第41-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颜色分析 | 第44页 |
·电流变化分析 | 第44-45页 |
·循环伏安分析 | 第45-46页 |
·对硝基苯酚HPLC(液相色谱)分析 | 第46-48页 |
·对硝基苯酚的降解途径分析 | 第48-49页 |
·对硝基苯酚溶液COD分析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金刚石薄膜电极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的研究 | 第51-58页 |
·酚类物质降解方法的现状 | 第51-52页 |
·金刚石薄膜电极污水处理装置结构 | 第52-53页 |
·金刚石薄膜电极污水处理实验 | 第53页 |
·污水处理参数的影响及其分析 | 第53-57页 |
·电解时间的影响 | 第53-54页 |
·槽电压影响 | 第54-55页 |
·电极间距的影响 | 第55-56页 |
·cod分析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59页 |
·总结 | 第58页 |
·工作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获得的奖励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