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公共产品理论视阈下我国城市社区的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观点评述第15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5-17页
     ·研究思路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本文创新及不足第17-18页
     ·本文创新第17页
     ·本文不足第17-18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8-26页
   ·概念界定第18-22页
     ·城市社区第18页
     ·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第18-20页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第20-22页
       ·影响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因素第21页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指标第21-22页
   ·理论基础第22-26页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2-23页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3页
     ·公共产品理论第23-26页
第三章 我国城市社区的公共产品供给“应然”导向第26-34页
   ·国外城市社区的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先进经验第26-29页
     ·引入市场机制第26-27页
     ·多主体共同供给公共产品第27-28页
     ·对公共产品采取多样化的供给形式第28页
     ·拓宽社区居民参与民主管理渠道第28-29页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原则第29-31页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原则第29-30页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第30-31页
     ·坚持政府引领、社会参与原则第31页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目标模式第31-34页
     ·公平效率协同第31-32页
     ·供需匹配第32页
     ·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第32-34页
第四章 我国城市社区的公共产品供给“实然”状况第34-42页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分析第34-38页
     ·公共产品需求更多样性、多层次性第34-35页
     ·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更多元性第35-37页
     ·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更多元性第37-38页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第38-42页
     ·公共产品供给总量和质量不足第38-40页
     ·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第40-42页
第五章 我国城市社区的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42-48页
   ·供给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第42-43页
     ·自上而下的单一决策模式第42页
     ·居民缺乏畅通的途径来表达真实的需求信息第42-43页
   ·传统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仍未改变第43-45页
     ·政府在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角色偏差第43-44页
     ·政府垄断经营,市场、非政府组织参与积极性不高第44-45页
   ·供给主体分工不明确、角色不清晰、功能错位第45-48页
     ·供应者与生产者功能的重叠第46页
     ·消费者和供应者、生产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第46-48页
第六章 我国城市社区的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实现途径第48-57页
   ·完善有效供给需求显示机制第48-49页
     ·创新决策机制第48-49页
     ·全面建立多元利益表达机制第49页
   ·完善城市社区的公共产品多元主体供给第49-54页
     ·科学定位政府在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能第50-51页
     ·稳步推进市场、社会组织的发展第51-53页
     ·建立多元供给主体的政府激励机制第53-54页
   ·重新界定各供给主体的角色和责任第54-57页
     ·消费者积极参与产品的生产过程第54-55页
     ·建立供应者和生产者最佳组合方式第55-57页
结束语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农民的社会保障权
下一篇:区域创新网络创新效率研究--基于省际医药制造业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