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民的社会保障权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现实依据 | 第10页 |
·理论依据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现状 | 第12页 |
·国内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农民社会保障权的概念 | 第17-22页 |
·社会保障的渊源和发展 | 第17-18页 |
·社会保障权的涵义 | 第18-19页 |
·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含义 | 第19-22页 |
·农民主体的界定 | 第19-20页 |
·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含义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农民社会保障权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公民基本人权保障理论 | 第22页 |
·社会正义理论 | 第22-24页 |
·社会正义理论释义 | 第22页 |
·社会正义理论价值 | 第22-24页 |
·和谐社会理论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农民社会保障权权利的要素分析 | 第25-32页 |
·农民社会保障权权利主体的界定 | 第25-26页 |
·农民社会保障权义务主体的分析 | 第26-29页 |
·国家——农民社会保障权第一义务主体 | 第26-28页 |
·社会组织和团体的义务 | 第28-29页 |
·农民在社会保障中的个人义务 | 第29页 |
·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内容 | 第29-32页 |
·农民社会保障权实体内容 | 第30-31页 |
·农民社会保障权程序内容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我国农民社会保障权制度分析 | 第32-54页 |
·我国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历史变迁过程 | 第32-36页 |
·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渊源 | 第32-33页 |
·建国后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 | 第33-36页 |
·我国农民社会保障法律立法现状 | 第36-40页 |
·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内涵与调整范围 | 第36-37页 |
·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内涵 | 第36-37页 |
·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调整范围 | 第37页 |
·我国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现状分析 | 第37-40页 |
·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下的农民社会保障权 | 第40-44页 |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下产生的社会保障权 | 第40-42页 |
·二元结构体制下城乡社会保障权的差别 | 第42-44页 |
·我国农民社会保障权无法实现的原因 | 第44-54页 |
·社会公平的从属地位导致农民社会保障权被忽略 | 第44-45页 |
·经济实力与建立农民社会保障权制度的矛盾冲突 | 第45-47页 |
·家庭为主要保障功能的认识误区 | 第47-48页 |
·土地保障农民保障权功能的扩大化 | 第48-49页 |
·财政匮乏,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 第49-52页 |
·农民社会组织体系不健全 | 第52-54页 |
第六章 我国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 | 第54-64页 |
·我国农民社会保障权实现的原则 | 第54-58页 |
·保障农民生存和发展权的基本原则 | 第54-55页 |
·差异区别对待保障原则 | 第55-57页 |
·保障项目结构多样化原则 | 第57-58页 |
·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 | 第58-64页 |
·加强农民社会保障权实现的立法保障 | 第58-61页 |
·完善农民社会保障权实现的救济体系 | 第61页 |
·健全农民社会保障权实现的组织体系 | 第61-62页 |
·强化农民社会保障权实现的思想意识 | 第62-64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