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9页 |
第2章 SIP协议的框架体系 | 第9-22页 |
·SIP协议简介 | 第9-11页 |
·SIP协议的历史 | 第9-10页 |
·SIP与H.323的比较 | 第10-11页 |
·SIP与IMS | 第11页 |
·SIP协议的逻辑功能实体 | 第11-12页 |
·SIP的语法 | 第12-14页 |
·请求信息 | 第13页 |
·应答信息 | 第13-14页 |
·SIP消息的头域 | 第14页 |
·会话、对话与事务 | 第14-15页 |
·SIP协议的安全考虑 | 第15-16页 |
·SDP协议简介 | 第16-18页 |
·SIP建立呼叫的基本流程 | 第18-22页 |
第3章 SIP协议在无线环境中的应用 | 第22-30页 |
·SIP协议对移动性的支持 | 第22-26页 |
·个人移动性 | 第22-23页 |
·服务移动性 | 第23-26页 |
·Mobile IP简介 | 第26-29页 |
·代理发现 | 第26-27页 |
·注册 | 第27-28页 |
·隧道路由 | 第28-29页 |
·Mobile IP与SIP协议的比较 | 第29-30页 |
第4章 Session Timer机制 | 第30-37页 |
·连接保持机制 | 第30-31页 |
·新定义的逻辑实体 | 第31-32页 |
·Session-Expires | 第31-32页 |
·Min-SE | 第32页 |
·应答422 | 第32页 |
·Session-Timer的实施细节 | 第32-34页 |
·使用Session-Timer机制的SIP会话流程 | 第34-37页 |
第5章 动态Session Timer机制 | 第37-49页 |
·原有Session Timer机制的缺点 | 第37-38页 |
·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会话间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39-42页 |
·会话间隔与系统响应时间 | 第39-40页 |
·会话间隔与信令占用带宽 | 第40页 |
·会话间隔与‘glare’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页 |
·动态Session Timer机制 | 第42-49页 |
·会话间隔调整的原则 | 第42页 |
·会话间隔调整的算法 | 第42-44页 |
·平均丢帧率 | 第44-45页 |
·刷新请求的发送时间 | 第45-47页 |
·算法流程图 | 第47-49页 |
第6章 仿真与数据分析 | 第49-56页 |
·仿真软件NS简介 | 第49-50页 |
·概述 | 第49页 |
·NS的结构 | 第49-50页 |
·用NS-2仿真Session Timer算法 | 第50-53页 |
·协议的实现 | 第50-52页 |
·仿真模型拓扑图与评估指标 | 第52-53页 |
·仿真数据技分析 | 第53-56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