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通过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

第一章 引言第1-17页
 一、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7-9页
  (一) 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总体水平较低第7-8页
  (二) 传统物理教学方式未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6页
  (一) 科学素养的内涵第9-13页
  (二) 科学课程目标第13-15页
  (三) 物理学史教育第15-16页
 三、本研究的工作第16-17页
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7-23页
 一、科学教育理论第17-19页
  (一) 科学教育的内涵第17-18页
  (二) 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第18-19页
 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库恩科学革命论第19-21页
  (一)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第19-20页
  (二) 库恩科学革命论第20-21页
 三、教育重演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第21-23页
  (一) 教育重演论第21页
  (二) 建构主义理论第21-23页
第三章 物理学史的科学素养教育功能第23-38页
 一、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第24-26页
  (一) 能使学生具体感受物理知识和更好理解其发展第24-25页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习惯和技能第25-26页
 二、在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方面第26-29页
  (一) 知道物理理论的建立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第26-27页
  (二) 学习物理学家在研究中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第27-28页
  (三)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28-29页
 三、在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第29-34页
  (一) 辩证唯物观第29页
  (二) 科学观第29-31页
  (三) 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第31-34页
  (四) 爱国主义教育第34页
 四、在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方面第34-38页
  (一)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第35-36页
  (二) 知道科学、技术受社会的影响第36-38页
第四章 物理学史教学的实践研究第38-60页
 一、实践研究的设计第38-40页
  (一) 实践研究的目的第38页
  (二) 被试的选择第38页
  (三) 实验设计第38-39页
  (四) 问卷的设计第39-40页
 二、实践研究的实施第40-51页
  (一) 实施过程第40页
  (二) 研究方法第40页
  (三) 物理学史的教学原则第40-43页
  (四) 物理学史的教学模式第43-51页
 三、实践研究的结果及分析第51-58页
  (一) 效度第51页
  (二) 信度第51-53页
  (三) 科学素养第53-58页
 四、结论第58-60页
  (一) 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科学素养还比较低第58页
  (二) 物理学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第58页
  (三) 本文的物理学史教学模式效果良好第58-59页
  (四) 物理学史的其他作用第59-60页
后记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附录一第64-68页
附录二第68-71页
附录三第71-74页
附录四第74-75页
附录五第75-77页
附录六第77-79页
附录七第79-81页
附录八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室温有机溶剂中C60荧光特性及荧光发射机制研究
下一篇:纺织品一体化下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