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仿真系统的火电站锅炉侧的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 ·火电站仿真技术的重要性 | 第7-9页 |
| ·火电站仿真技术发展过程 | 第9-11页 |
| ·系统硬件 | 第9页 |
| ·仿真软件 | 第9-10页 |
| ·建模原理 | 第10-11页 |
| ·火电站仿真研究现况 | 第11-12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新型组态软件 PineCAD | 第14-21页 |
| ·概述 | 第14页 |
| ·数据引擎技术 | 第14-15页 |
| ·PineCAD 原理 | 第15-17页 |
| ·PineCAD 特点 | 第17-18页 |
| ·元件算法说明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新型火电站仿真系统 | 第21-36页 |
| ·概述 | 第21-22页 |
| ·基于 PineCAD 仿真技术 | 第22-26页 |
| ·隐式高阶代数方程的求解 | 第23-24页 |
| ·微分方程的求解 | 第24页 |
| ·微分方程组的求解 | 第24-26页 |
| ·硬件结构 | 第26-27页 |
| ·软件结构 | 第27-32页 |
| ·组态软件 PineCAD | 第27-28页 |
| ·虚拟控制站 EmulateControl | 第28-29页 |
| ·数据驱动软件 SIMComm | 第29-30页 |
| ·人机界面软件iFIX | 第30-32页 |
| ·仿真系统的功能 | 第32-34页 |
| ·工况保存和恢复 | 第32页 |
| ·冻结与解冻 | 第32页 |
| ·加速与减速 | 第32-33页 |
| ·回退与重演 | 第33页 |
| ·故障模拟 | 第33页 |
| ·结合专家系统的培训功能 | 第33-34页 |
| ·性能计算 | 第34页 |
| ·运行分析 | 第34页 |
| ·机组控制策略研究 | 第34页 |
| ·新型仿真系统特点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火电站仿真建模原理 | 第36-44页 |
| ·概述 | 第36-38页 |
| ·集总参数建模 | 第38-41页 |
| ·集总参数质量守恒方程 | 第39页 |
| ·集总参数能量守恒方程 | 第39-40页 |
| ·集总参数动量守恒方程 | 第40-41页 |
| ·流体网络建模 | 第41-42页 |
| ·表面式换热器数学模型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锅炉侧仿真研究 | 第44-68页 |
| ·概述 | 第44页 |
| ·火电站工艺 | 第44-46页 |
| ·设备模型 | 第46-55页 |
| ·顺控模型 | 第46-47页 |
| ·模拟量模型 | 第47-55页 |
| ·冷态启动运行仿真与分析 | 第55-63页 |
| ·蒸汽温度 | 第55-58页 |
| ·汽包水位 | 第58-61页 |
| ·汽包与主蒸汽压力 | 第61-62页 |
| ·炉膛负压 | 第62-63页 |
| ·机组稳态下输入阶跃扰动仿真 | 第63-66页 |
| ·燃料扰动 | 第63-65页 |
| ·给水量和汽轮机进汽量扰动 | 第65-66页 |
| ·故障模拟 | 第66-68页 |
| 结论及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附录 | 第73-76页 |
| 个人简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