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基因克隆及其反义序列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6页 |
缩略词 | 第6-11页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 引言 | 第11页 |
2. 控制成熟软化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相关酶对果实采后成熟软化的作用 | 第12-14页 |
·胞壁酶对果实软化的作用 | 第12-13页 |
·胞膜酶对果实软化的作用 | 第13页 |
·胞内酶对果实软化的作用 | 第13-14页 |
·相关酶对果实采后的成熟软化机理的综合调控 | 第14页 |
·植物激素对果实采后成熟软化的作用 | 第14-15页 |
·乙烯与果实软化 | 第14页 |
·生长素((IAA)与果实软化 | 第14-15页 |
·脱落酸(ABA)与果实软化 | 第15页 |
3.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种类和作用方式 | 第15-16页 |
·PG 基因表达调控 | 第16-17页 |
·PG 功能的多样性 | 第17-19页 |
·PG 与果胶降解 | 第17-18页 |
·PG 与乙烯的关系 | 第18页 |
·其它 | 第18-19页 |
4. 反义RNA 技术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反义RNA 的作用机制 | 第19-20页 |
·反义RNA 技术控制果实成熟 | 第20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6.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甜瓜PG 基因的克隆 | 第22-33页 |
1. 材料 | 第22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22页 |
·工具酶和试剂 | 第22页 |
2. 方法 | 第22-27页 |
·大肠杆菌质粒DNA 的提取 | 第23-24页 |
·质粒DNA 的提取 | 第23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 | 第23-24页 |
·PCR.扩增及回收 | 第24-25页 |
·引物设计 | 第24页 |
·PCR 扩增反应 | 第24-25页 |
·PCR 扩增产物的回收 | 第25页 |
·PCR 产物的克隆 | 第25-26页 |
·PCR 产物的连接 | 第25页 |
·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5-26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6页 |
·菌落筛选及电泳滞后带检测 | 第26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26页 |
·DNA 序列测定及序列比较分析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PG 基因PCR 扩增及回收 | 第27页 |
·PG 基因重组子蓝白斑筛选与电泳滞后检测 | 第27页 |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 第27页 |
·重组质粒测序结果及分析 | 第27-28页 |
4. 讨论 | 第28-33页 |
·测序结果 | 第28-29页 |
·PCR 引物中引入酶切位点 | 第29页 |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 第29-33页 |
第三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33-45页 |
1. 材料 | 第33-34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33页 |
·工具酶和试剂 | 第33-34页 |
2. 方法 | 第34-40页 |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APG | 第35-37页 |
·目的基因插入片段的获得 | 第35页 |
·线性载体的准备 | 第35-36页 |
·目的基因与线性载体相连接 | 第36页 |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36页 |
·重组质粒的筛选和鉴定 | 第36-37页 |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APG | 第37-40页 |
·目的基因插入片段的获得 | 第37-38页 |
·线性载体的准备 | 第38-39页 |
·目的基因与线性载体连接 | 第39页 |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39页 |
·重组质粒的筛选和鉴定 | 第39-4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APG | 第40-42页 |
·目的基因和线性载体的准备 | 第40页 |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 第40-41页 |
·重组质粒PCR 和酶切鉴定 | 第41页 |
·重组质粒反向插入鉴定 | 第41-42页 |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APG | 第42-43页 |
·目的基因和线性载体的准备 | 第42页 |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 第42页 |
·重组质粒电泳滞后鉴定 | 第42-43页 |
·重组质粒PCR 鉴定 | 第43页 |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 第43页 |
4. 讨论 | 第43-45页 |
·线性载体的去磷酸化 | 第43-44页 |
·重组质粒的反向插入鉴定 | 第44-45页 |
第四章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 | 第45-54页 |
1. 材料 | 第45页 |
·菌株和植物材料 | 第45页 |
·试剂 | 第45页 |
2. 方法 | 第45-49页 |
·提取质粒DNA | 第45页 |
·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5页 |
·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45-46页 |
·转化菌的鉴定 | 第46-47页 |
·农杆菌质粒DNA 提取 | 第46页 |
·PCR 检测扩增 | 第46-47页 |
·烟草无菌苗的获得 | 第47页 |
·烟草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筛选 | 第47页 |
·工程菌转化烟草 | 第47-48页 |
·工程菌准备 | 第47-48页 |
·受体材料准备 | 第48页 |
·侵染 | 第48页 |
·共培养 | 第48页 |
·选择分化培养 | 第48页 |
·生根培养 | 第48页 |
·转基因植株检测 | 第48-49页 |
·抗性筛选 | 第48页 |
·PCR 检测 | 第48-49页 |
·Gus 活性检测 | 第4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结果 | 第49-50页 |
·PCR 检测 | 第50-51页 |
·烟草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筛选 | 第51页 |
·转化烟草 | 第51-53页 |
·Kan 抗性烟草的培养 | 第51-52页 |
·转基因再生植株的PCR 鉴定 | 第52页 |
·转基因再生植株 Gus 检测 | 第52-53页 |
4. 讨论 | 第53-54页 |
·工程菌的鉴定 | 第53页 |
·烟草转化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个人简介 | 第63-64页 |
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