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粉煤灰的产生和组成 | 第13-14页 |
·粉煤灰的利用情况 | 第14-16页 |
·粉煤灰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 第16-24页 |
·直接利用 | 第17-19页 |
·酸法改性 | 第19-21页 |
·碱法改性 | 第21-23页 |
·其他改性方法 | 第23-24页 |
·混凝作用机理研究的发展及表面络合理论 | 第24-27页 |
·混凝作用机理研究的发展 | 第24-25页 |
·混凝动力学 | 第25-27页 |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内容及意义 | 第27-2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28页 |
·课题的创新点 | 第28-29页 |
2 粉煤灰各组分吸附性能研究 | 第29-40页 |
·试验思考与方案 | 第29-30页 |
·试验部分 | 第30-33页 |
·试验原料 | 第30-31页 |
·试验仪器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3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粉煤灰各组分的低温氮吸附性能 | 第33-34页 |
·粉煤灰各组分的低温氮吸附试验结果 | 第33-34页 |
·验结果分析 | 第34页 |
·粉煤灰各组分对造纸厂污水 COD_(cr)的吸附试验 | 第34-37页 |
·粉煤灰各组分对造纸厂污水COD_(cr)的吸附试验结果 | 第34-3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粉煤灰各组分对配置溶液COD_(cr)的吸附试验 | 第37-39页 |
·粉煤灰各组分对配置溶液COD_(cr)的吸附试验结果 | 第37-38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试验小结 | 第39-40页 |
3 酸碱处理对粉煤灰絮凝性能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 | 第40-73页 |
·试验思考与方案 | 第40-41页 |
·试验部分 | 第41-44页 |
·试验原料 | 第41页 |
·试验仪器 | 第41-42页 |
·试验设计思路 | 第42-44页 |
·试验改性机理讨论 | 第44-68页 |
·HF对粉煤灰的改性机理分析试验 | 第44-47页 |
·样品制备 | 第44页 |
·XRD分析 | 第44-45页 |
·扫描电镜试验结果 | 第45-46页 |
·HF对粉煤灰改性后的机理分析 | 第46-47页 |
·HCl对粉煤灰改性机理分析 | 第47-52页 |
·样品制备 | 第47页 |
·改性后粉煤灰的低温氮吸附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改性后粉煤灰的XRD分析结果 | 第48页 |
·扫描电镜实验结果 | 第48-50页 |
·透射电镜实验结果 | 第50-51页 |
·本节实验小结 | 第51-52页 |
·NaOH对粉煤灰改性机理分析 | 第52-57页 |
·样品制备 | 第52页 |
·制得样品的低温氮吸附实验结果 | 第52-53页 |
·制得样品的XRD分析实验结果 | 第53页 |
·扫描电镜实验结果 | 第53-55页 |
·本节试验原理分析 | 第55-57页 |
·用粉煤灰制沸石方案─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64页 |
·样品制备 | 第57-58页 |
·样品的XRD分析结果 | 第58-59页 |
·样品的低温氮吸附结果 | 第59-60页 |
·扫描电镜实验结果 | 第60-62页 |
·本节试验原理分析 | 第62-64页 |
·用粉煤灰制沸石方案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样品制备 | 第64页 |
·XRD分析实验数据 | 第64-65页 |
·低温氮吸附实验数据 | 第65-66页 |
·扫描电镜分析结果 | 第66-67页 |
·本节实验原理分析 | 第67-68页 |
·试验结果 | 第68-71页 |
·本章试验小结 | 第71-73页 |
4 结论和展望 | 第73-76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