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问题论文

网络环境下预防青年学生犯罪教育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课题来源第11-12页
   ·理论背景第12-14页
     ·网络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第12页
     ·网络的负面作用对犯罪行为的影响第12页
     ·网络技术对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12-13页
     ·预防犯罪的教育对策第13-14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第15-17页
第2章 网络环境下青年学生犯罪状况特点及成因第17-32页
   ·网络环境的内涵及其特征第17-18页
     ·虚拟性、隐蔽性和交互性第17页
     ·自发性、渗透性和感染性第17-18页
     ·多样性、自主性和快捷性第18页
   ·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第18-20页
     ·青年学生的生理特点第18页
     ·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第18-19页
     ·青年学生的时代特征第19-20页
   ·网络环境下青年学生犯罪的状况第20-22页
     ·网络环境下青年学生犯罪的概念第20页
     ·建国50 年来青年学生犯罪状况回顾第20-21页
     ·网络环境下青年学生犯罪现状第21-22页
   ·网络环境下青年学生犯罪的新特点第22-25页
     ·案件逐年增加第23页
     ·类型呈现多元化第23页
     ·动机较为单纯第23-24页
     ·行为具有渐进性第24页
     ·手段更加智能化第24-25页
     ·过程趋向隐蔽性第25页
     ·后果极具危害性第25页
   ·网络环境下青年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第25-30页
     ·青年学生犯罪生成的主观因素第25-26页
     ·青年学生犯罪生成的客观因素第26-29页
     ·青年学生犯罪生成的关键因素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网络环境对预防青年学生犯罪的影响第32-43页
   ·研究预防青年学生犯罪的意义及教育现状第32-34页
     ·预防犯罪的概念第32页
     ·研究预防青年学生犯罪的现实意义第32-33页
     ·预防青年学生犯罪教育的现状第33-34页
   ·网络环境对预防青年学生犯罪的积极影响第34-37页
     ·扩大了教育预防犯罪的广度第34-35页
     ·提高了教育预防犯罪的效率第35-36页
     ·加深了科技预防犯罪的力度第36页
     ·增强了青年学生的防范意识和主体地位第36-37页
   ·网络环境对预防青年学生犯罪的消极影响第37-42页
     ·传统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第37-38页
     ·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和权威地位第38-39页
     ·受教育者的道德意识和身心健康第39-40页
     ·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第40-41页
     ·网络法制建设的滞后性第41页
     ·对网络技术观念的误区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开创预防青年学生犯罪教育新局面第43-55页
   ·把握预防青年学生犯罪教育的脉搏第43-45页
     ·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互联网的挑战第43-44页
     ·树立网络环境下预防犯罪教育的观念第44-45页
     ·改进预防犯罪教育的方式第45页
   ·完善预防青年学生犯罪教育的体系第45-51页
     ·加快网上预防犯罪教育阵地的建设第45-47页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教育第47-49页
     ·加强预防犯罪教育的队伍建设第49-51页
   ·优化预防青年学生犯罪教育的网络环境第51-54页
     ·整体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第51-52页
     ·建立网络行为道德规范第52-53页
     ·强化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第53页
     ·健全网络环境下的法制体系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HIT-MSRII的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大型水轮发电机投标技术方案设计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