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第3-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 植物功能基因组及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T-DNA或转座子标签法 | 第12-13页 |
·转座子系统 | 第12-13页 |
·T-DNA插入 | 第13页 |
·反义RNA抑制方法 | 第13-14页 |
·基因过表达研究策略 | 第14页 |
·RNAi技术的研究策略 | 第14-16页 |
·RNAi作用机制 | 第15-16页 |
·RNAi作用的特点 | 第16页 |
·植物体中的RNAi诱导方法 | 第16页 |
·RNAi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第16页 |
2 植物角质层蜡质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调控基因 | 第17页 |
·编码代谢酶的基因 | 第17-19页 |
·与蜡质成分运输有关的基因 | 第19页 |
·与后殖融合有关的基因 | 第19页 |
·展望 | 第19-21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水稻WAX2同源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2-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拟南芥中的BLAST结果分析 | 第22页 |
·不同作物中的BLAST结果分析 | 第22页 |
·水稻WAX2同源蛋白的跨膜结构分析 | 第22-23页 |
·水稻WAX2同源蛋白的序列保守区的功能分析 | 第23-26页 |
3 讨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水稻WAX2同源基因的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27-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8-29页 |
·质粒与菌种 | 第28页 |
·引物 | 第28页 |
·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酶类 | 第28页 |
·一般常用试剂 | 第28页 |
·试剂盒 | 第28-29页 |
·方法 | 第29-35页 |
·质粒的大肠杆菌转化 | 第29-30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9页 |
·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29-30页 |
·菌种永久保存 | 第30页 |
·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第30-31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30-31页 |
·质粒的浓度测定和纯度检测 | 第31页 |
·质粒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31页 |
·质粒的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 | 第31页 |
·PCR扩增水稻WAX2同源基因的全长cDNA | 第31-32页 |
·PCR产物的切胶纯化回收 | 第32页 |
·PCR产物的双酶切及纯化回收 | 第32-33页 |
·表达载体p1300M的双酶切及纯化回收 | 第33页 |
·连接反应 | 第33-34页 |
·大肠杆菌转化 | 第34页 |
·菌落PCR筛选含重组质粒菌落 | 第34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4-35页 |
·PCR鉴定重组子 | 第34页 |
·PCR扩增全长eDNA鉴定重组子 | 第34页 |
·双酶切全长eDNA片断鉴定重组子 | 第34-35页 |
·多处双酶切进行进一步鉴定 | 第35页 |
·菌种的永久保存 | 第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质粒的浓度和纯度检测 | 第35页 |
·质粒的酶切检测 | 第35-36页 |
·PCR扩增水稻WAX2同源基因全长cDNA | 第36页 |
·菌落PCR | 第36-37页 |
·重组子的PCR和酶切鉴定 | 第37-40页 |
3 讨论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水稻WAX2同源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构建 | 第41-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5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3-44页 |
·质粒与菌种 | 第43页 |
·引物 | 第43-44页 |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酶类 | 第44页 |
·一般常用试剂 | 第44页 |
·试剂盒 | 第44页 |
·方法 | 第44-52页 |
·PCR扩增RNAi各片断 | 第44页 |
·PCR产物的切胶纯化回收 | 第44-45页 |
·pBSK载体和GUS片断的重组 | 第45-46页 |
·载体与片断的双酶切及纯化回收 | 第45页 |
·连接反应 | 第45-46页 |
·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46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检测 | 第46页 |
·重组子的PCR鉴定 | 第46页 |
·重组子的酶切鉴定 | 第46页 |
·菌种的永久保存 | 第46页 |
·RNAi顺式片段的重组 | 第46-48页 |
·载体和目的片断双酶切及纯化回收 | 第46-47页 |
·双酶切后的载体去磷酸化处理 | 第47页 |
·连接反应 | 第47页 |
·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47页 |
·菌落PCR筛选含重组质粒菌落 | 第47-48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检测 | 第48页 |
·PCR鉴定重组子 | 第48页 |
·酶切鉴定重组子 | 第48页 |
·菌种的永久保存 | 第48页 |
·RNAi反式片断的重组 | 第48-50页 |
·载体与反式片段的双酶切和纯化回收 | 第48-49页 |
·连接反应 | 第49页 |
·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49页 |
·菌落PCR筛选含重组质粒菌落 | 第49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检测 | 第49页 |
·PCR鉴定重组子 | 第49页 |
·酶切鉴定重组子 | 第49-50页 |
·菌种的永久保存 | 第50页 |
·RNAi表达载体构建 | 第50-52页 |
·质粒pBROSW2的双酶切和纯化回收 | 第50页 |
·双酶切表达载体p1300M和纯化回收 | 第50-51页 |
·连接反应 | 第51页 |
·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51页 |
·菌落PCR筛选含重组质粒菌落 | 第51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检测 | 第51页 |
·PCR鉴定重组子 | 第51页 |
·酶切鉴定重组子 | 第51页 |
·菌种的永久保存 | 第51-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PCR扩增RNAi各片断 | 第52页 |
·重组子pBGus的构建 | 第52-53页 |
·阳性菌落的蓝白斑筛选 | 第52页 |
·PCR鉴定重组子pBGus | 第52页 |
·酶切鉴定重组子pBGus | 第52-53页 |
·重组子pBGCOSW2的构建 | 第53-54页 |
·阳性菌的菌落PCR筛选 | 第53页 |
·PCR鉴定重组子pBGCOSW2 | 第53页 |
·酶切鉴定重组子pBGCOSW2 | 第53-54页 |
·重组子pBROSW2的构建 | 第54-56页 |
·阳性菌的菌落PCR筛选 | 第54-55页 |
·PCR鉴定重组子pBROSW2 | 第55页 |
·酶切鉴定重组子pBROSW2 | 第55-56页 |
·RNAi表达载体pCROSW2构建 | 第56-58页 |
·阳性菌的菌落PCR筛选 | 第56页 |
·PCR鉴定重组子pCROSW2 | 第56页 |
·酶切鉴定重组子pCROSW2 | 第56-58页 |
3 讨论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研究 | 第60-7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6页 |
·材料 | 第60-62页 |
·主要试剂 | 第60页 |
·培养基 | 第60-62页 |
·方法 | 第62-66页 |
·农杆菌的冻融法转化 | 第62-64页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62页 |
·农杆菌的转化 | 第62-63页 |
·菌落PCR筛选阳性转化菌落 | 第63页 |
·农杆菌的质粒提取 | 第63-64页 |
·PCR鉴定提取的质粒 | 第64页 |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 | 第64-66页 |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64页 |
·根癌农杆菌与水稻愈伤组织的共培养 | 第64-65页 |
·抗性愈伤组织筛选和植株再生 | 第65-6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69页 |
·菌落PCR筛选筛选阳性转化菌落 | 第66页 |
·农杆菌中的质粒提取 | 第66页 |
·PCR鉴定提取出的质粒 | 第66-67页 |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67页 |
·抗性愈伤组织筛选 | 第67页 |
·抗性愈伤组织分化培养 | 第67页 |
·抗性转化苗的生根培养和移栽 | 第67-69页 |
3 讨论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0-72页 |
1 主要的研究结果 | 第70页 |
2 主要创新之处 | 第70-71页 |
3 今后的研究方向与目标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缩写词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