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电工论文--矿山信号与通信论文

漏泄电缆无线通信系统在地下矿山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井下漏泄通信研究背景第12-16页
     ·地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现状第12-14页
     ·漏泄通信技术简介第14-15页
     ·漏泄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第15-16页
   ·井下漏泄通信技术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16-18页
     ·井下漏泄通信研究现状第16-17页
     ·井下漏泄通信面临的问题第17-18页
   ·本课题研究的来源、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第18-21页
     ·本课题研究的来源第18页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8-20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与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井下无线电通信理论分析第21-31页
   ·井下无线电波传播特性概述第21-22页
   ·矿井无线电波的传播模式第22-24页
   ·隧道中电磁波的传输特性第24-29页
     ·圆形隧道中电磁波的传输特性第25-26页
     ·拱形隧道中电磁波的传输特性第26-27页
     ·弯曲矩形隧道电磁波衰减特性第27-28页
     ·工程实例分析第28-29页
   ·矿井移动通信现状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漏泄通信技术原理及系统组成第31-57页
   ·漏泄通信技术基本工作原理第31-33页
   ·漏泄通信系统的特性及功能第33-35页
     ·漏泄通信系统的特点第33页
     ·性能比较第33-34页
     ·井下漏泄通信系统的功能简述第34-35页
   ·井下无线电漏泄通信系统的组成第35-37页
     ·系统结构第35-36页
     ·系统组成第36-37页
   ·系统主要组件及技术指标第37-54页
     ·漏泄电缆第37-48页
     ·其他设备第48-54页
   ·系统评价第54-56页
     ·系统服务范围和质量分析第55页
     ·系统功能与经济效益评价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井下漏泄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第57-71页
   ·漏泄电缆的性能分析第57-62页
     ·漏泄电缆的漏泄机理第57页
     ·漏泄电缆的损耗分析第57-62页
     ·漏泄电缆的环境影响第62页
   ·无线电漏泄传输机制及中继传输技术第62-66页
     ·漏泄电缆与漏泄场第62-63页
     ·漏泄传输机制第63-64页
     ·中继技术的引用第64-66页
   ·如何提高漏泄电缆的接续质量第66-68页
     ·连接器的选用与安装质量保证措施第66-67页
     ·连接器装配后的质量保证措施第67-68页
     ·辅助保证措施第68页
   ·无线电漏泄通信系统的检修原则和方法第68-70页
     ·系统检修原则第69页
     ·系统检修方法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井下漏泄通信系统实现方案与应用建模研究第71-82页
   ·井下漏泄通信系统实现方案研究第71-74页
     ·异频双工电话移动通信系统(漏泄电缆、音频电话电缆、单向放大器)第71-72页
     ·双工通信系统(漏泄电缆、单向放大器)第72-74页
     ·漏泄电缆移动通信系统(漏泄电缆、双向中继放大器)第74页
   ·井下漏泄通信系统应用建模理论分析第74-76页
     ·应用模型建立第74-75页
     ·系统组网第75-76页
   ·基于漏泄电缆的多功能综合通信系统的建立第76-81页
     ·系统组成第76-78页
     ·系统主要技术参数第78页
     ·系统主要功能第78-79页
     ·系统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第79-80页
     ·效益分析第80-81页
     ·研究结论第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工程应用实例分析第82-90页
   ·实现语音通信的井下漏泄通信系统第82-85页
   ·应用在充填系统的漏泄通信系统第85-87页
   ·FLEXCOM 无线漏泄通信系统第87-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90-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致谢第97-98页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前科消灭制度研究
下一篇:拟南芥悬浮细胞生物学及其遗传转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