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 ·R&D中心的界定 | 第17页 |
| ·跨国公司在华R&D中心的界定 | 第17-18页 |
|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 ·内部化理论 | 第18页 |
| ·跨国公司进化论 | 第18-19页 |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及其基础上的技术利用和增长理论 | 第19页 |
| ·R&D分散与集中理论 | 第19-20页 |
| ·辅助资产理论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中心影响因素提炼及归类 | 第21-54页 |
|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中心影响因素来源 | 第21-40页 |
| ·文献理论提炼 | 第21-30页 |
| ·现实提炼 | 第30-40页 |
|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中心影响因素归类分析 | 第40-54页 |
| ·影响因素的类别设计 | 第41页 |
| ·对所有影响因素的归类分析 | 第41-53页 |
| ·影响因素模型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运用德尔菲法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中心影响因素进行调研 | 第54-67页 |
| ·研究设计 | 第54-56页 |
| ·调查目标、调查对象的确定 | 第54-55页 |
| ·调查表的设计 | 第55-56页 |
| ·调查过程及数据分析 | 第56-61页 |
| ·调查过程 | 第56页 |
| ·调查结果数据统计分析 | 第56-61页 |
| ·调研数据分析的最终结果 | 第61页 |
| ·调研结果分析讨论 | 第61-67页 |
| ·关于剔除因素的分析 | 第61-64页 |
| ·关于选取因素的讨论及排序的讨论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建议 | 第67-75页 |
| ·对中国政府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中心的建议 | 第67-70页 |
| ·基于国内因素的建议 | 第67-69页 |
| ·基于跨国公司因素的建议 | 第69-70页 |
| ·对中国企业面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中心的建议 | 第70-73页 |
| ·努力学习跨国公司R&D投资的经验 | 第71页 |
| ·积极提升自身的R&D水平 | 第71-73页 |
| ·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中心建议 | 第73-75页 |
|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中心区位选择建议 | 第73页 |
| ·跨国公司在华R&D工作人员招聘及流动 | 第73-74页 |
| ·关注提高在华R&D中心的原创型研究 | 第74页 |
| ·R&D中心的设立以合作研究为主 | 第74-7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研究结论 | 第75页 |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75页 |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75-76页 |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附录A | 第82-94页 |
| 附录B | 第94-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