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第三节 选题的背景 | 第12-13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六节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救灾款物管理概述 | 第16-27页 |
第一节 我国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分类及界定 | 第16-20页 |
一、我国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分类 | 第16-17页 |
二、我国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界定 | 第17-20页 |
第二节 救灾款物审计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一、我国救灾款物审计工作实施情况 | 第20-21页 |
二、我国救灾款物审计工作取得的成绩 | 第21-22页 |
三、我国救灾款物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第三节 救灾款物应急跟踪审计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一、受托责任论 | 第24页 |
二、信息不对称论 | 第24页 |
三、免疫论 | 第24-25页 |
第四节 救灾款物应急跟踪审计的主要特征 | 第25-27页 |
一、审计介入时机的及时性 | 第25页 |
二、审计实施组织的统一性 | 第25页 |
三、审计方式的特殊性 | 第25-26页 |
四、审计信息发布的动态性 | 第26页 |
五、审计组织方式的联动性 | 第26页 |
六、审计成果利用的综合性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救灾款物应急跟踪审计的组织 | 第27-34页 |
第一节 救灾款物应急跟踪审计的主体 | 第27-28页 |
一、选择救灾款物审计主体的原则 | 第27页 |
二、救灾款物审计主体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救灾款物审计的组织 | 第28-31页 |
一、救灾款物审计应急领导机构 | 第28-29页 |
二、救灾款物审计应急工作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 第29-30页 |
三、救灾款物审计应急工作机构及其职责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救灾款物应急跟踪审计的响应机制建设 | 第31-34页 |
一、救灾款物审计应急启动的时间 | 第31页 |
二、救灾款物审计应急启动的方式 | 第31页 |
三、救灾款物审计应急准备 | 第31-34页 |
第四章 救灾款物应急跟踪审计的对象、内容、步骤及方法 | 第34-43页 |
第一节 救灾款物应急跟踪审计的对象 | 第34页 |
第二节 救灾款物应急跟踪审计的内容 | 第34-36页 |
一、救灾款物管理机构的合规性 | 第34页 |
二、救灾款物管理制度及其有效性 | 第34页 |
三、救灾款物接受是否合规、完整 | 第34-35页 |
四、救灾物资采购是否合规 | 第35页 |
五、救灾款物的使用是否合规、合理 | 第35页 |
六、救灾款物审计的重点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救灾款物应急跟踪审计的步骤 | 第36-41页 |
一、审计进点会议 | 第36页 |
二、救灾款物筹集环节的审计 | 第36-37页 |
三、救灾款物分配环节的审计 | 第37页 |
四、救灾款物拨付环节的审计 | 第37-38页 |
五、救灾款物使用环节的审计 | 第38-39页 |
六、救灾款物管理环节的审计 | 第39页 |
七、审计事实认定及整改说明 | 第39-40页 |
八、审计工作底稿 | 第40-41页 |
第四节 救灾款物应急跟踪审计的方法 | 第41-43页 |
一、救灾款物审计方法新理念 | 第41页 |
二、救灾款物审计的技术方法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救灾款物应急跟踪审计的信息沟通机制 | 第43-47页 |
第一节 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 | 第43-44页 |
一、上下联动 | 第43页 |
二、左右联动 | 第43-44页 |
第二节 项目小组之间的沟通 | 第44页 |
第三节 公众与审计的内外部沟通 | 第44-47页 |
一、救灾款物审计信息报送及发布 | 第45页 |
二、救灾款物举报信息分类处理 | 第45-47页 |
第六章 救灾款物应急跟踪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 第47-50页 |
第一节 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国际借鉴 | 第47页 |
第二节 救灾款物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探索 | 第47-50页 |
一、一般要求 | 第48页 |
二、审计方案质量控制 | 第48页 |
三、审计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控制 | 第48-49页 |
四、审计结论和报告质量控制 | 第49-50页 |
第七章 救灾款物应急跟踪审计绩效评价 | 第50-57页 |
第一节 救灾款物绩效审计的含义及必要性 | 第50-52页 |
一、救灾款物绩效审计的含义 | 第50页 |
二、救灾款物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 第50-52页 |
第二节 应急阶段救灾款物绩效审计的特点及原则 | 第52-53页 |
一、应急阶段救灾款物绩效审计的特点 | 第52页 |
二、应急阶段救灾款物绩效审计的原则 | 第52-53页 |
第三节 应急阶段救灾款物绩效审计的构建 | 第53-57页 |
一、确定救灾款物绩效审计的目标 | 第54页 |
二、评估救灾款物绩效审计重大风险领域 | 第54-56页 |
三、健全救灾款物绩效审计机制,筑牢“免疫系统” | 第56-57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