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动力气象学论文--数值试验论文

南海夏季风建立与南亚高压重建及其数值模拟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8页
   ·引言第9-10页
   ·东亚季风环流系统与南海夏季风第10-14页
     ·洲夏季风建立的“首发地”第10-13页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季节演变第13-14页
   ·海-陆-气系统相互作用对南海季风活动的影响第14-21页
     ·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第14-19页
     ·陆面过程的影响第19-21页
   ·有关东亚夏季风的爆发机制的研究第21-25页
     ·大尺度加热差异第21-22页
     ·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区的热力和动力作用第22-23页
     ·中纬度系统的激发作用第23-24页
     ·低频扰动第24页
     ·热带系统的强迫第24-25页
   ·问题的提出与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5-28页
     ·“亚澳大陆桥”在亚洲夏季风建立过程中的作用第25-26页
     ·南亚高压与南海夏季风第26-27页
     ·本文内容安排第27-28页
第二章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气候特征第28-60页
   ·采用的资料第28-29页
   ·南海夏季风建立过程中环流系统的演变第29-34页
     ·大尺度流场演变特征第29-31页
     ·经向纬向环流变化第31-34页
   ·南海夏季风建立过程中物理量场的演变特征第34-37页
     ·中低纬南北温差变化第34-35页
     ·南海及其周边地区对流的发展与水汽来源第35-37页
   ·本章小结和讨论第37-60页
第三章 南海夏季风建立过程的分析与数值模拟第60-99页
   ·南海夏季风建立过程分析第60-65页
     ·南海夏季风的建立第60-62页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对流与降水活动特征第62-64页
     ·赤道印度洋西风与南海地区西风的发展第64-65页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数值模拟第65-70页
     ·数值模拟中的资料同化技术发展现状第65-67页
     ·GRAPES模式介绍第67-69页
     ·数值模拟结果第69-70页
   ·本章小结和讨论第70-99页
第四章 关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敏感性试验第99-109页
   ·数值试验的方案设计第100-101页
     ·控制试验第100-101页
     ·赤道印度洋西风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敏感性试验第101页
     ·中纬度扰动的敏感性试验第101页
   ·结果分析第101-102页
   ·本章小结和讨论第102-109页
第五章 南亚高压重建机制及其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关系第109-161页
   ·南亚高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第109-110页
   ·南亚高压的重新建立第110-112页
     ·多年平均资料反映的南亚高压中心变化第110-111页
     ·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变化的统计特征第111-112页
   ·南亚高压在4~6月份的西进和北移第112-113页
   ·南亚高压重建的机制第113-119页
     ·南亚高压重建的可能机制第113-115页
     ·全型垂直涡度方程第115-119页
   ·南亚高压西进和北移与热带地区对流北推第119-121页
   ·南亚高压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联系第121-122页
   ·本章小结和讨论第122-161页
第六章 南亚高压重建过程的数值模拟第161-180页
   ·模式介绍第161-162页
   ·数值模拟第162-166页
     ·方案设计第162-163页
     ·南亚高压分裂重建的模拟第163-165页
     ·不同强度热源对南亚高压重建进程的影响第165-166页
   ·本章小结和讨论第166-180页
第七章 总结和讨论第180-184页
   ·主要研究结果第180-182页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基本气候特征第180页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数值模拟和数值试验第180-181页
     ·南亚高压重建及其重建机制第181-182页
     ·南亚高压重建的数值模拟第182页
   ·主要创新点第182-183页
   ·今后进一步工作的展望第183-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91页
致谢第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直销业营销传播整合模式研究
下一篇:猪链球菌2型甘油醛脱氢酶的基因检测及其黏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