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RAPD技术进行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树种遗传多样性的探讨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1 形态特征 | 第13-14页 |
·落羽杉 | 第13页 |
·池杉 | 第13页 |
·墨西哥落羽杉 | 第13-14页 |
2 落羽杉属的新品种选育 | 第14-15页 |
·杂交育种 | 第14页 |
·回交选育 | 第14-15页 |
·杂种优势 | 第15页 |
3 落羽杉属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16页 |
·同工酶标记 | 第16-17页 |
·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17-18页 |
4 RAPD技术及其在林木遗传资源中的应用 | 第18-24页 |
·RAPD技术简介 | 第18页 |
·RAPD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8页 |
·RAPD技术的特点 | 第18-19页 |
·RAPD在林木遗传资源中的应用 | 第19-24页 |
·种质资源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 | 第19-20页 |
·遗传图谱构建 | 第20-21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1-22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22-23页 |
·基因定位的研究 | 第23-24页 |
5 结语 | 第24-25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5-3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 基因组总 DNA提取及检测 | 第26-28页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基因组 DNA提取方法 | 第26-27页 |
·CTAB法 | 第26-27页 |
·SDS法 | 第27页 |
·基因组 DNA质量检测 | 第27-28页 |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 | 第27-28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28页 |
3 RAPD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28-30页 |
·PCR反应体系组成及扩建程序的建立 | 第28-29页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RAPD反应体系的初步优化 | 第28-29页 |
·引物筛选 | 第29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9-30页 |
4 生长量及形态特征的调查 | 第30-31页 |
分析与结论 | 第31-44页 |
1 基因组总 DNA的提取结果 | 第31-32页 |
·不同方法提取 DNA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比较 | 第31-32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32页 |
2 RAPD反应体系的确定 | 第32-35页 |
·Mg~(2+)浓度对 RAPD反应的影响 | 第32-33页 |
·Taq酶浓度对 RAPD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模板 DNA浓度对 RAPD反应的影响 | 第34-35页 |
·退火温度对 RAPD反应的影响 | 第35页 |
3 PCR扩增结果 | 第35-37页 |
4 样本间的遗传相似度及聚类分析 | 第37-41页 |
5 生长量及形态特征调查结果 | 第41-44页 |
·生长量测定 | 第41-42页 |
·主要形态特征观察结果 | 第42-44页 |
讨论 | 第44-49页 |
1 DNA提取方法 | 第44页 |
2 RAPD技术的标准化问题 | 第44-46页 |
3 优化反应体系的实验设计问题 | 第46页 |
4 污染问题 | 第46页 |
5 RAPD聚类分析 | 第46-47页 |
6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7页 |
7 RAPD在落羽杉属资源研究上应用的可行性 | 第47-48页 |
8 RAPD技术在落羽杉属可持续发展应用上的价值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