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37页 |
第一章 实证篇——宋词中的园林考 | 第37-103页 |
1. 苏舜钦沧浪亭 | 第37-39页 |
2. 王安石半山园 | 第39-40页 |
3. 王诜西园 | 第40-41页 |
4. 平山堂(在扬州瘦西湖园林群) | 第41-43页 |
5. 苏轼雪堂(在东坡) | 第43-45页 |
6. 韦许独乐堂、寄傲轩 | 第45-46页 |
7. 晁补之东皋 | 第46-48页 |
8. 毛滂东堂 | 第48-50页 |
9. 叶梦得石林 | 第50-52页 |
10. 曾存之园亭 | 第52-53页 |
11. 向子諲芗林 | 第53-55页 |
12. 洪适盘洲 | 第55-60页 |
13. 赵彦端园 | 第60-61页 |
14. 沈园 | 第61-62页 |
15. 范成大石湖别墅 | 第62-63页 |
16. 杨万里诚斋 | 第63-64页 |
17. 辛弃疾带湖居所 | 第64-65页 |
18. 辛弃疾瓢泉居所 | 第65-67页 |
19. 任诏盘园 | 第67-68页 |
20. 张镃桂隐林泉 | 第68-73页 |
21. 郑清之安晚堂 | 第73页 |
22. 薛师石瓜庐 | 第73页 |
23. 岳园(岳珂研山园) | 第73-74页 |
24. 牟子才南漪小隐 | 第74页 |
25. 灵岩(馆娃宫) | 第74-75页 |
26. 金陵乌衣园 | 第75-76页 |
27. 摩诃池(蜀宫) | 第76页 |
28. 凝碧池(在禁苑中) | 第76-77页 |
29. 琼林苑、金明池 | 第77-78页 |
30. 艮岳 | 第78-79页 |
31. 杭州西湖园林群 | 第79-81页 |
32. 雪香亭(在集芳园) | 第81-82页 |
33. 饮绿亭(在具美园) | 第82页 |
34. 南园(贾似道、韩侂胄均有南园) | 第82-83页 |
35. 美兰堂、齐云楼(吴郡圃) | 第83-84页 |
36. 虎丘 | 第84-85页 |
附录一 《全宋词》中涉及的其他园林 | 第85-94页 |
附录二 词人别号(字)或词集(文集)名 | 第94-103页 |
第二章 意象篇——从园林角度看宋词中的意象 | 第103-193页 |
总论 | 第103-109页 |
第一节 点苍苔白露泠泠——从园林角度看宋词中的苔意象 | 第109-119页 |
(一) 永恒苍老——“苔与落花” | 第114-115页 |
(二) 记忆划伤——“苔与足迹” | 第115-116页 |
(三) 寂寞清冷——“深院幽苔” | 第116-119页 |
第二节 琐窗寒——从园林角度看宋词中的窗意象 | 第119-133页 |
(一) 隐秘的风景——“绮窗佳人” | 第123-125页 |
(二) 心灵的声音——“蕉窗听雨” | 第125-128页 |
(三) 空灵妙境的象征——“一窗梅影” | 第128-130页 |
(四) 幻灭中的迷离美——“夜窗梦蝶” | 第130-131页 |
(五) 温暖归家梦——“西窗剪烛” | 第131页 |
(六) 寂寞可栖神——“北窗闲卧” | 第131-133页 |
第三节 石者,天地之骨也——从园林角度看宋词中的石意象 | 第133-146页 |
(一) 介石如君子——士大夫的爱石情结 | 第133-135页 |
(二) 助词以峥嵘意气——“石”意象的作用 | 第135-141页 |
(三) 块垒一生消磨不尽——辛弃疾咏石词 | 第141-146页 |
第四节 声情——从园林角度看宋词中的声意象 | 第146-161页 |
(一) 引心动情,幽思刻骨——虫鸟之声 | 第149-153页 |
(二) 阑珊意兴,悲凉情怀——“秋声” | 第153-156页 |
(三) 雅致蕴藉,袅袅不绝——音乐声及其他声响 | 第156-161页 |
第五节 香氛——从园林角度看宋词中的香意象 | 第161-171页 |
(一) 绮罗香暖——“香”的家常品味 | 第164-167页 |
(二) 生香妙境——“香”的特殊美感 | 第167-169页 |
(三) 冷香幽韵——“香”的精神追求 | 第169-171页 |
第六节 色相——从园林角度看宋词中的色意象 | 第171-182页 |
(一) 词笔亦画笔,色真景不隔——纸上的彩色园林 | 第172-177页 |
(二) 红情绿意未了——“红”、“绿”警句的分析 | 第177-180页 |
(三) 空中设色亦真——作为情感载体的“色” | 第180-182页 |
第七节 影魅——从园林角度看宋词中的影意象 | 第182-193页 |
(一) 朦胧淡远——窗影、月影之美 | 第183-187页 |
(二) 清澈透明——水影之美 | 第187-188页 |
(三) 寂静凄清——“影”的传情作用 | 第188-189页 |
(四) 遗貌取神——“影”的独特美感 | 第189-193页 |
第三章 艺术篇 | 第193-211页 |
第一节 委曲深雅——园林与宋词相似的美学风格 | 第193-204页 |
(一) “曲” | 第193-196页 |
(二) “深” | 第196-200页 |
(三) “雅” | 第200-204页 |
第二节 妙境双生——园林与文学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 第204-211页 |
(一) 文学对园林的影响 | 第205-208页 |
(二) 园林作用于文学 | 第208-211页 |
结语 | 第211-21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15-2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222-223页 |
致谢 | 第223-224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224-2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