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建中心区控规编制要素的逆向剖析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页 |
·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 第11-13页 |
·缘由 | 第11-12页 |
·意义 | 第12-1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13页 |
·城市新建中心区的概念确定 | 第13-14页 |
·控规的概念诠释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国外中心区规划理论和实践简评 | 第14-16页 |
·国内新建中心区控规编制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研究的对象和标题释义 | 第17-18页 |
·研究的对象选取 | 第17-18页 |
·标题解读 | 第18页 |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框架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论文框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与问题表象 | 第21-37页 |
·新建中心区相关理论阐述 | 第22-27页 |
·新建中心区的历史发展进程 | 第22-23页 |
·新建中心区的职能构成 | 第23-25页 |
·我国新建中心区的建设特点及要求 | 第25-27页 |
·新建中心区土地使用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一层皮”式的开发与改造 | 第27-28页 |
·“反地租”式的开发与改造 | 第28-29页 |
·低利用率的高层公建用地 | 第29页 |
·商住公寓的泛滥 | 第29-30页 |
·新建中心区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重视干道建设,缺失支路 | 第30-31页 |
·道路功能与建设项目不匹配 | 第31页 |
·交通干道与核心用地叠加 | 第31-32页 |
·新建中心区空间景观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城市面貌趋同 | 第32-33页 |
·缺乏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 第33-34页 |
·大广场大绿化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引出问题表象的本源——控规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问题表象的本质原因分析 | 第37-66页 |
·控规的涵义、特征和作用 | 第38-40页 |
·控规的涵义 | 第38页 |
·控规的特征 | 第38-39页 |
·控规的作用 | 第39-40页 |
·新建中心区常规控规的主要内容 | 第40-43页 |
·土地使用 | 第41页 |
·建筑建造 | 第41页 |
·配套设施和行为活动控制 | 第41-43页 |
·道路控制方面的缺陷 | 第43-52页 |
·追求构图的路网布局形式 | 第43-46页 |
·不合理的道路等级体系 | 第46-48页 |
·过大的道路间距 | 第48-51页 |
·量身定造的微观道路形态 | 第51-52页 |
·地块控制方面的缺陷 | 第52-57页 |
·量体裁衣式的地块划分方法 | 第53-55页 |
·大街廓、大地块 | 第55-56页 |
·地块分类使用规定粗放 | 第56-57页 |
·建筑形态控制方面的缺陷 | 第57-63页 |
·控制指标规定不科学 | 第57-61页 |
·城市设计引导形同虚设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总结问题、缺陷和成因 | 第63-66页 |
第四章 国内外相关规划的实践经验 | 第66-84页 |
·国外中心区规划设计的启示 | 第67-76页 |
·伦敦道克兰地区金丝雀中心区 | 第67-72页 |
·美国雷斯顿新建中心区 | 第72-74页 |
·Battery Park City | 第74-76页 |
·深圳福田中心区22,23-1街坊的启示 | 第76-82页 |
·22,23-1街坊规划设计简介 | 第76-77页 |
·微观物质要素控制方法剖析 | 第77-81页 |
·可借鉴的优点和启示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编制方法改进和内容补充 | 第84-99页 |
·多类型规划控制引导方式 | 第85-87页 |
·引入和强化设计导则 | 第85-86页 |
·“控制区”规定 | 第86-87页 |
·微观道路用地形态模式 | 第87-92页 |
·道路用地的辩证关系 | 第87-88页 |
·加密支路等微观道路 | 第88-90页 |
·路网平面组织形式 | 第90-91页 |
·街廓、地块的划分和组合 | 第91-92页 |
·设计控制指标的更新和补充 | 第92-98页 |
·补充建筑空间密度 | 第92-93页 |
·从街道空间出发更新建筑高度 | 第93-95页 |
·补充体块要素控制 | 第95-98页 |
·研究总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99-100页 |
附录一: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附录二:表格目录 | 第102-105页 |
附录三:图片目录 | 第105-106页 |
政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