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角色设计教学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 ·动漫角色设计与漫动漫产业模式结合的方法 | 第10页 |
| ·传播学方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符号学方法 | 第11页 |
| ·美学方法 | 第11页 |
| ·创新点 | 第11-13页 |
| ·新观点 | 第11页 |
| ·新资料 | 第11-12页 |
| ·新方法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动漫角色设计与动漫产业 | 第13-17页 |
| ·动漫角色造型的重要性 | 第13页 |
| ·动画角色设计的价值和应用 | 第13-17页 |
| 第三章 国内动漫角色设计教学现状 | 第17-21页 |
| ·当前动漫设计教育现状 | 第17页 |
| ·对动漫角色设计概念模糊 | 第17-18页 |
| ·中国动漫教育硬件条件欠缺 | 第18-19页 |
| ·动漫设计定位无特色 | 第19-21页 |
| 第四章 转变动漫角色设计教育模式 | 第21-24页 |
| ·民族文化与动漫设计 | 第21-22页 |
| ·调整知识结构 | 第22页 |
| ·细分专业方向、针对性教学 | 第22页 |
| ·实用性人才培养 | 第22页 |
| ·强化社会实践性学习 | 第22页 |
| ·加强艺术素质教育 | 第22-23页 |
| ·培养新媒体动漫人才 | 第23页 |
| ·建立导师工作室制度 | 第23页 |
| ·重视艺术创作能力 | 第23-24页 |
| 第五章 动漫设计基础训练 | 第24-35页 |
| ·视觉感知 | 第24-25页 |
| ·非常规作画 | 第25-27页 |
| ·形状符号 | 第27-28页 |
| ·颠倒作画 | 第28-29页 |
| ·体积感 | 第29-30页 |
| ·光影氛围 | 第30页 |
| ·深度效果 | 第30-32页 |
| ·色彩训练 | 第32-35页 |
| 第六章 动漫角色设计造型训练 | 第35-55页 |
| ·造型能力 | 第35-41页 |
| ·线条的造型能力 | 第35-38页 |
| ·空间想象能力 | 第38页 |
| ·图像表达能力 | 第38-39页 |
| ·色彩归纳与表现能力 | 第39-40页 |
| ·创造能力 | 第40-41页 |
| ·人物局部造型训练 | 第41页 |
| ·眼睛 | 第41页 |
| ·嘴 | 第41页 |
| ·手 | 第41页 |
| ·脚 | 第41页 |
| ·人体结构与动态 | 第41-44页 |
| ·重心的把握 | 第43-44页 |
| ·动态线 | 第44页 |
| ·动漫人物造型设计练习 | 第44-49页 |
| ·人物的表情设计 | 第44-46页 |
| ·不同性别、年龄的角色设计 | 第46-47页 |
| ·人物的发型、饰品设计 | 第47-48页 |
| ·角色服装设计 | 第48-49页 |
| ·Q版人物设计 | 第49页 |
| ·角色设计的表现手法 | 第49-53页 |
| ·写实手法 | 第50-51页 |
| ·借鉴手法 | 第51页 |
| ·嫁接手法 | 第51-52页 |
| ·其他造型表现方法 | 第52-53页 |
| ·由写实形象到卡通形象的转变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