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用性安全电子邮件系统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与工作 | 第7-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8页 |
第二章 高可用性系统概述 | 第8-10页 |
·高可用性 | 第8-9页 |
·故障与停机 | 第9-10页 |
·设计高可用性系统 | 第10页 |
第三章 电子邮件系统概论 | 第10-17页 |
·邮件传递过程 | 第11-13页 |
·电子邮件安全 | 第13-14页 |
·与邮件有关协议 | 第14-16页 |
·电子邮件服务器系统 | 第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四章 邮件内容过滤 | 第17-24页 |
·邮件病毒 | 第17-18页 |
·邮件病毒概述 | 第17页 |
·邮件病毒的危害 | 第17-18页 |
·反邮件病毒技术 | 第18页 |
·垃圾邮件 | 第18-21页 |
·垃圾邮件概述 | 第18-19页 |
·垃圾邮件的危害 | 第19页 |
·反垃圾邮件技术 | 第19-21页 |
·邮件过滤模型 | 第21-24页 |
·MTA过滤 | 第22-23页 |
·MDA过滤 | 第23页 |
·MUA过滤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页 |
第五章 系统负载均衡 | 第24-40页 |
·D NS负载均衡 | 第25-26页 |
·集群 | 第26-29页 |
·集群互连结构 | 第27页 |
·集群工作模式 | 第27页 |
·故障检测与转移 | 第27-28页 |
·集群容错与单机容错服务器 | 第28页 |
·集群的负载均衡 | 第28-29页 |
·内容交换机/负载均衡器 | 第29-36页 |
·服务器负载均衡拓扑分类 | 第29-32页 |
·负载均衡算法与服务器诊断 | 第32页 |
·第7 层负载均衡 | 第32-33页 |
·内容交换机应用 | 第33-36页 |
·负载均衡系统实例研究 | 第36-40页 |
·Google集群系统 | 第36-38页 |
·内容分发网络CDN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页 |
第六章 网络可用性 | 第40-50页 |
·网络安全 | 第40-42页 |
·网络安全存在的弱点 | 第41页 |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 第41-42页 |
·网络安全策略 | 第42页 |
·网络可靠性 | 第42-47页 |
·高可靠性数据中心网络结构 | 第42-44页 |
·关键技术 | 第44-47页 |
·多宿主Internet连接 | 第47-49页 |
·多宿主连接方式 | 第47-48页 |
·多宿主链路路由实现 | 第48-49页 |
·网络环境可用性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七章 数据存储系统 | 第50-61页 |
·D AS与NAS | 第50页 |
·储域网SAN | 第50-54页 |
·储域网SAN | 第51-52页 |
·新兴的SAN技术 | 第52-53页 |
·储域网功能优点 | 第53-54页 |
·数据存储高可用性 | 第54-56页 |
·存储部件冗余 | 第54页 |
·RAID技术 | 第54-55页 |
·卷技术 | 第55页 |
·虚拟存储 | 第55-56页 |
·分级存储管理 | 第56页 |
·数据备份 | 第56-58页 |
·备份结构 | 第56-57页 |
·最小化备份影响 | 第57-58页 |
·数据复制 | 第58-59页 |
·数据复制一致性 | 第58-59页 |
·数据复制层次类型 | 第59页 |
·存储与集群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八章 新型高可用性安全电子邮件系统架构设计 | 第61-71页 |
·、前言 | 第61-62页 |
·、NHASMS的系统架构 | 第62-64页 |
·NHASMS网络结构 | 第62页 |
·NHASMS节点结构 | 第62-64页 |
·、NHASMS系统的工作流程 | 第64-66页 |
·使用Webmail收发邮件 | 第64-65页 |
·使用SMTP服务发送邮件 | 第65页 |
·使用SMTP服务接受邮件 | 第65-66页 |
·使用POP3/IMAP服务收取邮件 | 第66页 |
·、实现NHASMS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66-70页 |
·负载均衡技术 | 第66-67页 |
·邮箱规划技术 | 第67-68页 |
·数据同步与复制技术 | 第68页 |
·系统存储技术 | 第68-69页 |
·系统管理技术 | 第69-70页 |
·、NHASMS系统的主要优势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73-74页 |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