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1页 |
一、历史、叙事与意义生成 | 第5-8页 |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思路 | 第8-11页 |
第一章 意义的确立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建构历史认知的叙事旨归 | 第11-15页 |
第二节 打造“新人”的现代诉求 | 第15-20页 |
第二章 意义的保障 | 第20-48页 |
第一节 指导思想:作为强势话语的毛泽东思想 | 第20-28页 |
第二节 主体资格:革命历史叙事中话语权的分配 | 第28-39页 |
第三节 叙事基调:不可或缺的革命浪漫主义 | 第39-48页 |
第三章 意义的提纯 | 第48-83页 |
第一节 “提纯”的路径与目标 | 第48-61页 |
第二节 不断修正的叙事:《红岩》的“生成” | 第61-72页 |
第三节 提纯“后遗症”:《青春之歌》的修改 | 第72-83页 |
第四章 意义的成规 | 第83-101页 |
第一节 “革命正义”:组织意义的逻辑基点 | 第83-92页 |
第二节 “党的领导”:驾驭结构的叙事轴心 | 第92-101页 |
第五章 意义的传播 | 第101-118页 |
第一节 以全民教育为目的的传播策略 | 第101-108页 |
第二节 以教材为依托的接受指导 | 第108-118页 |
第六章 意义的重读与重写 | 第118-130页 |
第一节 后革命时代对文本的解码式阅读 | 第118-126页 |
第二节 革命历史叙事的“异度空间” | 第126-130页 |
结语:叙事的天空 | 第130-132页 |
附录: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写作形态的多元走向 | 第132-139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139-143页 |
后记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