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8-48页 |
一、本论文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8-10页 |
(一) 宗教 | 第8页 |
(二) 伊斯兰和穆斯林 | 第8-9页 |
(三) 民族 | 第9页 |
(四) 宗教和民族 | 第9-10页 |
(五) 回族与伊斯兰 | 第10页 |
二、宗教的起源及宗教的功能 | 第10-19页 |
(一) 宗教源于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 第10-12页 |
(二) 宗教的社会功能 | 第12-16页 |
(三) 宗教信仰的心理功能 | 第16-19页 |
三、宗教与民族 | 第19-29页 |
(一) 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 第19-25页 |
(二) 伊斯兰对回族形成的重要意义及对回族心理特征的重要影响 | 第25-29页 |
四、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 第29-48页 |
(一)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 第29-32页 |
(二)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内容 | 第32-35页 |
(三) 宗教与道德相结合的可能性探讨 | 第35-38页 |
(四) 伊斯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38-48页 |
第二章 干预研究 | 第48-59页 |
一、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研究假设 | 第48-52页 |
(一) 理论依据 | 第48-49页 |
(二) 现实依据 | 第49-52页 |
(三) 研究假设 | 第52页 |
二、本干预的研究方法 | 第52-59页 |
(一) 干预对象 | 第52-54页 |
(二) 干预及评估的方法 | 第54-58页 |
(三) 干预过程 | 第58-59页 |
第三章 干预结果及评估 | 第59-76页 |
一、测验数据结果及说明 | 第59-65页 |
(一) 实验班干预前后的配对T检验 | 第59-62页 |
(二) 对照班前后测比较 | 第62-64页 |
(三) 干预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 | 第64-65页 |
二、过程评估和质化分析 | 第65-76页 |
(一) 过程评估结果 | 第65-68页 |
(二) 质化分析结果(访谈与个别咨询) | 第68-76页 |
第四章 讨论分析 | 第76-85页 |
[附] 心理测量量表 | 第85-100页 |
参考书目 | 第100-102页 |
后记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