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1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1.2 直线电机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 第14-15页 |
| 1.3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控制策略综述 | 第15-20页 |
| 1.3.1 经典控制策略 | 第15-16页 |
| 1.3.2 现代控制策略 | 第16-18页 |
| 1.3.3 智能控制策略 | 第18-19页 |
| 1.3.4 展望 | 第19-20页 |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数学模型及通用仿真平台 | 第22-31页 |
| 2.1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理论 | 第22-26页 |
| 2.1.1 LPMSM的工作原理 | 第22-24页 |
| 2.1.2 LPMSM的d-q轴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 2.1.3 LPMSM的矢量控制 | 第25-26页 |
| 2.2 基于MATLAB/Simulink的通用仿真平台 | 第26-28页 |
| 2.3 基于Matlab/Simulink的LPMSM速度环仿真 | 第28-31页 |
| 2.3.1 仿真框图 | 第28页 |
| 2.3.2 仿真参数 | 第28-29页 |
| 2.3.3 仿真结果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 第31-41页 |
| 3.1 滑模控制理论 | 第31-35页 |
| 3.1.1 滑模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 3.1.2 滑模控制的三要素 | 第32-33页 |
| 3.1.3 滑模控制的性质 | 第33-34页 |
| 3.1.4 滑模控制的综合 | 第34-35页 |
| 3.2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 第35-38页 |
| 3.2.1 系统控制结构 | 第36页 |
| 3.2.2 滑模面设计 | 第36-37页 |
| 3.2.3 等效控制部分设计 | 第37页 |
| 3.2.3 切换控制部分设计 | 第37-38页 |
|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8-41页 |
| 第四章 滑模-神经网络双自由度控制器设计 | 第41-50页 |
| 4.1 神经网络综述 | 第41-43页 |
| 4.1.1 神经网络控制及展望 | 第41-42页 |
| 4.1.2 神经网络控制在传动控制中的应用 | 第42-43页 |
| 4.2 滑模-神经网络双自由度控制器 | 第43-47页 |
| 4.2.1 双自由度(2DOF)控制 | 第43-44页 |
| 4.2.2 滑模-神经网络双自由度控制器设计 | 第44-47页 |
|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7-50页 |
| 第五章 基于神经网络推力观测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 第50-58页 |
| 5.1 基于推力观测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 第50-52页 |
| 5.1.1 滑模控制器 | 第51页 |
| 5.1.2 推力观测器设计及扰动补偿 | 第51-52页 |
| 5.2 神经网络推力观测器设计 | 第52-54页 |
| 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4-58页 |
| 第六章 基于RBF神经网络补偿的滑模位置跟踪控制器设计 | 第58-68页 |
| 6.1 RBF函数神经网络 | 第58-59页 |
| 6.2 基于RBF神经网络补偿的滑模位置跟踪控制器设计 | 第59-64页 |
| 6.2.1 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60-62页 |
| 6.2.2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补偿控制 | 第62-64页 |
| 6.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4-68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1页 |
| 7.1 本文完成的内容 | 第68-69页 |
| 7.2 工作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附录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