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分析与计算论文

长江三峡花岗岩区要地管流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引言第12-34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14页
 1.2 优先流的概念及其分类第14-17页
  1.2.1 优先流的概念第14-15页
  1.2.2 优先流的分类第15-17页
 1.3 国外优先流研究进展第17-32页
  1.3.1 优先流现象的认识及研究过程第17-19页
  1.3.2 优先流产流机制第19-20页
  1.3.3 优先流研究方法第20-29页
   1.3.3.1 土壤大孔隙研究方法第20-23页
   1.3.3.2 优先流室内实验第23-24页
   1.3.3.3 优先流田间实验第24页
   1.3.3.4 优先流模型研究第24-29页
  1.3.4 优先流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第29-30页
  1.3.5 优先流对水质的影响第30-31页
  1.3.6 优先流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第31-32页
 1.4 国内优先流研究进展第32页
 1.5 小结第32-34页
2.研究区自然生态环境特征第34-44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34-38页
  2.1.1 长江三峡库区花岗岩分布第34页
  2.1.2 地质地形地貌第34-35页
  2.1.3 气候第35页
  2.1.4 土壤第35-37页
  2.1.5 植被第37-38页
 2.2 试验区概况第38-41页
  2.2.1 试验小流域第38-39页
  2.2.2 地形地貌第39-40页
  2.2.2 地质与土壤第40页
  2.2.3 水文特征第40-41页
  2.2.4 植被第41页
 2.3 优先流观测实验集水区第41-44页
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与方法第44-50页
 3.1 研究内容第44页
 3.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44页
 3.3 研究方法第44-50页
  3.3.1 管流及径流观测实验设计第44-47页
  3.3.2 管流土管观测实验设计第47页
  3.3.3 三角测流堰设计第47-48页
  3.3.4 管流、剖面渗流及地表径流观测方法第48页
  3.3.5 土壤物理性质指标测定方法第48-50页
   3.3.5.1 土壤颗粒特性测定第48页
   3.3.5.2 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孔隙测定第48页
   3.3.5.3 土壤渗透性的测定第48-50页
4.管流路径-土管的成因、作用与分布第50-74页
 4.1 花岗岩区土壤物理特性分析第50-66页
  4.1.1 土壤颗粒特性分析第50-54页
   4.1.1.1 花岗岩风化土沙的单粒特性第50-51页
   4.1.1.2 土壤颗粒筛分结果第51-52页
   4.1.1.3 不同土壤层次土沙颗粒粒径分异规律第52页
   4.1.1.4 花岗岩区土壤颗粒群体特性分析第52-54页
  4.1.2 土壤孔隙分析第54-55页
  4.1.3 土壤渗透特性分析第55-66页
   4.1.3.1 土壤水的形态第55-56页
   4.1.3.2 土壤水的能态第56-57页
   4.1.3.3 土壤水分运动第57-58页
   4.1.3.4 入渗理论与方法第58-60页
   4.1.3.5 不同土壤层次渗透曲线与方程第60-64页
   4.1.3.6 初始入渗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第64-65页
   4.1.3.7 渗透率数值变化特性第65-66页
 4.2 长江三峡花岗岩区土管的分布特征第66-70页
  4.2.1 土管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第66-69页
  4.2.2 土管成因第69-70页
 4.3 土管特性对土壤水分分配的影响第70-73页
  4.3.1 土管特性对地表水分下渗的影响第70-72页
  4.3.2 土管水分与土壤水分的作用关系第72-73页
 4.4 小结第73-74页
5.降雨特性分析第74-80页
 5.1 三峡库区降雨特性分析第74-75页
  5.1.1 资料来源及分析方法第74页
  5.1.2 暴雨的时空分布第74页
  5.1.3 三峡库区暴雨的基本特征第74-75页
 5.2 试验流域降雨特征分析第75-80页
  5.2.1 试验流域降雨分布第75-76页
  5.2.2 降雨的年际变化第76页
  5.2.3 降雨过程特征第76-80页
6.管流的产流机制与管流特性第80-104页
 6.1 管流的产流机制第80-81页
 6.2 管流的特征值分析第81-94页
  6.2.1 管流的水力学参数第81-83页
   6.2.1.1 管流基本参数计算依据第81-82页
   6.2.1.2 管流的水力学特性第82-83页
  6.2.2 管流的产流时间及其过程特征第83-84页
  6.2.3 管流的空间分布第84-89页
  6.2.4 管流量特征第89页
  6.2.5 管流在剖面渗流中的作用第89-92页
   6.2.5.1 管流、渗流和地表径流峰值过程分析第89-90页
   6.2.5.2 管流流量在剖面渗流量中所占比重分析第90-91页
   6.2.5.3 管流流量与剖面渗流量的相关分析第91-92页
  6.2.6 管流在地表径流中的比重第92-94页
 6.3 降雨对管流的影响作用第94-104页
  6.3.1 降雨量对管流的影响第94-96页
  6.3.2 降雨强度对管流的影响第96-98页
  6.3.3 降雨过程对管流的影响第98-104页
7.管流对地表径流过程的影响第104-122页
 7.1 管流对地表径流的产流机制的影响第104-107页
  7.1.1 地表径流的产流机制第104-106页
   7.1.1.1 超渗产流第104-105页
   7.1.1.2 饱和地面径流产流(蓄满产流)第105-106页
  7.1.2 管流对地表径流产流机制的影响第106-107页
 7.2 管流对坡面径流过程的影响第107-114页
  7.2.1 管流对坡面径流量的影响第107-112页
  7.2.2 管流对坡面地表径流过程的影响第112-114页
 7.3 管流对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第114-122页
  7.3.1 管流对小流域径流量的影响第114-116页
   7.3.1.1 管流对小流域径流总量的影响第114-116页
   7.3.1.2 场降雨中管流对流域径流量的影响第116页
  7.3.2 管流对流域径流历时的影响第116-122页
8.结论与讨论第122-128页
 8.1 结论第122-125页
 8.2 讨论第125-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6页
个人简介第136-138页
导师简介第138-140页
发表论文清单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我国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研究
下一篇: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问题研究--论违反忠实义务行为的犯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