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政治哲学--“非道德主义”视角的解读
内容提要 | 第1-10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10-30页 |
第一节 本文的论题 | 第10-12页 |
第二节 韩非子研究的一般状况 | 第12-21页 |
一、《韩非子》的校注 | 第12-14页 |
二、哲学史、思想史、政治思想史中的韩非子研究 | 第14-19页 |
三、近20 年来的韩非子研究专著 | 第19-20页 |
四、近10年来的论文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前人研究的缺陷及本文的目的与思路 | 第21-23页 |
第四节 非道德主义及其与功利主义的区分 | 第23-30页 |
第二章 非道德主义与韩非子政治哲学的基本面貌 | 第30-45页 |
第一节 天下大乱:韩非子政治哲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孤愤:韩非心境与其政治哲学的关系 | 第32-36页 |
第三节 利与力:韩非子政治哲学的特质 | 第36-38页 |
第四节 现实政治:韩非子政治哲学的论域划定 | 第38-41页 |
第五节 因事为备:非道德主义与韩非子的历史观 | 第41-45页 |
第三章 非道德主义的韩非子政治哲学内在逻辑结构 | 第45-63页 |
第一节 人性好利:韩非子政治哲学的理论出发点 | 第47-50页 |
第二节 君固国强:韩非子政治哲学的理论归结点 | 第50-54页 |
第三节 法、术、势:韩非子政治哲学的实践路径 | 第54-63页 |
一、法 | 第54-57页 |
二、术 | 第57-60页 |
三、势 | 第60-63页 |
第四章 君主宰制与工具化的臣民 | 第63-70页 |
第一节 帝国轴心:韩非子政治哲学中的君主 | 第63-65页 |
第二节 忠实鹰犬:韩非子政治哲学中的臣下 | 第65-67页 |
第三节 农战为生:韩非子政治哲学中的民众 | 第67-7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0-75页 |
参考书目 | 第75-77页 |